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最近又开口了,而且这次说得特别有水平,水平高到让人怀疑他是不是偷偷报了个“外交语言学”进修班。
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他抛出了一个堪称“金句级”的表态:
“只要乌克兰领土没有完全落入俄罗斯的控制,我们就赢了。”
这话听起来热血沸腾,细品却有点不对劲——这不是把“胜利”的定义从“收复失地”降级成了“没全丢”吗?这不是从“我要赢”变成了“只要没全输就是赢”吗?
这不是泽连斯基第一次玩文字游戏,但绝对是玩得最溜的一次。
(一)从“寸土不让”到“法律上不承认”:一场语言上的“战略撤退”
还记得2022年那会儿,泽连斯基是怎么说的吗?
“乌克兰不会放弃一寸土地!”
那时候的他,是西方媒体眼中的“战时英雄”,是乌克兰人民心中的“钢铁战士”。每一次讲话都像是在打鸡血,每一个字眼都在告诉世界:乌克兰绝不低头。
可三年打下来,地没回来,人越打越少,GDP掉了35%,500万人成了难民,征兵年龄放宽到16岁,连矿泉水瓶都拿来当炸弹了。这时候,泽连斯基的调门也开始“微调”了。
他不再说“绝不放弃”,而是说:
“乌克兰在法律上不承认这些领土并入俄罗斯。”
这话听着硬气,实则软得像棉花糖。法律上不承认?那现实中呢?俄军在那儿设政府、发护照、开学校,你在基辅说“我不承认”,就能让土地自动回归?这不是自欺欺人是什么?
更妙的是,他还补了一句:
“只要俄罗斯没全面占领乌克兰,我们就赢了。”
这话一出,直接把“胜利”的标准从“收复克里米亚”拉低到“基辅还没插俄罗斯国旗”。这不是胜利,这是“幸存”;不是战略目标,这是“心理安慰”。
(二)语言的艺术,现实的无奈
泽连斯基不是傻子,他知道这话一出口,国内民族主义分子得炸锅。果不其然,乌克兰前议长在利沃夫街头被枪杀,极端组织“右区”在基辅街头喊口号:“不妥协、不投降!”
但他更知道,如果不这么说,前线就真得崩了。
根据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的数据,支持“在保留谈判余地的情况下继续抵抗”的民众,已经从2024年的39%飙升到2025年的58%;而坚持“不收回所有领土绝不谈判”的人,则从47%跌到了29%。
这说明什么?说明乌克兰老百姓也开始“现实”了。打了三年,谁还没个亲戚朋友战死?谁还不想过个安稳日子?你说“寸土不让”,可人家连水电都断了,冬天靠烧柴取暖,谁还跟你谈理想?
泽连斯基的“法律上不承认”,其实就是给国内一个台阶下:我们没认输,我们只是换种方式继续“赢”。
(三)西方的脸色,特朗普的算盘
当然,泽连斯基的“语言转向”也不是凭空而来,背后是西方尤其是美国的态度急转直下。
特朗普一上台,直接砍了对乌援助,副总统万斯公开说:
“美国人不会再为乌克兰掏钱了。”
这话比俄军的炮弹还狠。毕竟,炮弹还能躲,没钱是真打不下去。
而特朗普还跟普京在阿拉斯加好好地“聊了聊”,这“聊了聊”可不是闲聊,是谈交易。泽连斯基心里清楚,如果美俄达成某种“冻结冲突”的协议,乌克兰就是被端上桌的那道菜。
所以他赶紧表态:我们不追求停火作为谈判前提了,我们要的是“有安全保障的真正和平”。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们可以谈,但你们别把我卖了。
可惜,谈判桌上从来不听弱者的祈祷。普京的条件很明确:乌克兰得承认“新领土现实”——也就是乌东四州和克里米亚归俄。而特朗普的立场也越来越“务实”:别再打了,赶紧停火,别再给我添乱。
于是,泽连斯基只能一边说着“法律上不承认”,一边眼睁睁看着现实一步步滑向“事实上接受”。
(四)从“战时英雄”到“政治魔术师”:泽连斯基的艰难转身
不得不说,泽连斯基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不能再说“绝不谈判”,否则一旦谈判开启,他就是“背叛者”;他也不能说“我们认输”,否则国内立刻暴乱。
于是他发明了“法律上不承认”这个新词,既不认输,也不硬刚;既给西方一个“我还在抵抗”的信号,也给国内一个“我们没输”的安慰。
这是一种政治上的“魔术”:用语言的幻觉掩盖现实的溃败,用修辞的烟雾弹换取战略的空间。
但魔术终究是魔术,变不出真的坦克,也变不回失去的领土。
(五)胜利的定义,终于成了“没全输”
泽连斯基的最新表态,其实标志着俄乌冲突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 乌克兰不再幻想“收复失地”;
- 西方不再无条件支持;
- 俄罗斯也不再急于全面进攻;
- 三方都在找一个“体面”的方式结束这场战争。
而泽连斯基的“只要没全丢就是赢”,不过是给这个残酷现实披上一层“胜利”的外衣。
这不是胜利,这是“战败的修辞学”。
但说到底,谁不想赢呢?只是有时候,赢的方式,不是把旗插到敌人城头,而是把话说得让自己人还能睡得着。
泽连斯基不是第一个玩这种文字游戏的领导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只是下次他再开口,我们不妨多问一句:
“总统先生,您说的‘胜利’,是给我们听的,还是给您自己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