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 AI过热隐忧再现,“英伟达们”前景几何

    发布时间: 2025-09-09 01:01首页:主页 > 国内 > 阅读()

    在一轮飞速反弹过后,美股进入了波动期。科技股或人工智能(AI)主题能否持续发力,这成为了投资者的最大看点。

    过去两周,华尔街明显充斥着对AI资本开支(Capex)增长可能在2026年见顶的担忧,这也是今年一季度“DeepSeek冲击”后的又一次扰动。原因包括:AI部署缺乏投资回报率;企业持续为AI资本开支持续提供资金的能力存疑;英伟达和AMD对中国的GPU出货短期缺乏上行空间,投资者在短期内开始对 AI 股票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这从英伟达自发布财报后就走势疲软的股价中可见一斑。

    尽管如此,多位华尔街资管公司的基金经理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整体仍对AI主题持乐观态度。一季度“DeepSeek冲击”重创美国科技巨头,如今这种担忧并不强烈,但市场的担忧在于,部分AI概念股的涨幅已超过短期盈利增长轨迹。高盛最新发布的AI主题报告提及,超大规模企业的AI资本支出一直超出市场预期。然而,如果资本支出增长最终放缓,将对这些股票的估值构成风险,因此今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财报季将成为关键考验。

    AI资本开支远未见顶

    在2024年上涨32%之后,与AI相关的股票今年以来又额外上涨了17%。投资者越来越多地询问,当前美股价格是否反映了投资者过于乐观的预期。

    科技巨头的未来表现对美股指数举足轻重。“科技七巨头”在标普500总市值中占比约34%,同时,它们贡献了指数约25%的盈利,但盈利增速远高于指数整体——2025年一季度“七巨头”净利润同比增长27.7%,而标普500整体盈利增速仅约10%,意味着“七巨头”对利润增量的贡献超过一半以上。

    在过去一周,市场重新开始担忧AI资本开支增长是否可能见顶。高盛美股策略师哈蒙德(Ryan Hammond)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极端情形下,如果资本开支和长期增长预期回到 2022年水平,高盛的宏观模型推算标普500可能下跌15%-20%。

    不过,他认为,资本开支和未来增长预期被削减到这种程度的可能性不大,而且由于分析师长期低估超大规模云厂商的资本开支,判断拐点时机很困难。例如,今年以来,对超大规模企业2025年资本支出的预估已增加1000亿美元,目前达到3680亿美元。因此,2025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财报季将成为关键考验。

    无独有偶,摩根大通表示,目前还没有看到AI投资交易过热的迹象,因为几大关键需求仍在维持增长——前四大云服务商(CSP)依然用增长的经营现金流来支撑资本开支预算,且有充足的能力将资本开支扩张到2027年;大型私人AI实验室和主权基金也正在加大投入,推动AI投资继续增长;AI应用场景显著扩散,尽管企业类AI还相对有限,但消费类AI,推理模型的采用仍处于非常早期阶段,这带来了极强的算力和token消耗增长。此外,摩根大通认为,中国在这方面的资本开支增长甚至还未真正启动,这意味着另一条需求增长路径。

    摩根大通预计,AI资本开支在2026年至少有望增长约20%,并在2027年进一步扩张,驱动力来自推理模型持续普及以及 2026-27 年企业级和自主型(agentic)AI 工作负载的初现。

    AI相关的资本开支仍将持续。来源:摩根大通

    AI相关的资本开支仍将持续。来源:摩根大通

    进一步来看前四大CSP(亚马逊AWS、微软Azure、谷歌、Meta),它们的合计息税折旧期前利润(EBITDA)和经营现金流预计在2022–2026年期间实现23%的复合增长率,这显示了在生成式AI时代极其强劲的经营表现。

    之所以资本支出如此关键,是因为资本支出在表面上是花出去的钱(成本),但市场更关注的是它背后代表的未来需求前景。对超大规模企业(微软 ,亚马逊,谷歌等)来说,建数据中心、买GPU、加光模块、电力设备,不是单纯烧钱,而是为了满足客户未来对AI云算力的需求。如果资本支出放缓,市场会解读为“AI 客户需求没那么强烈了”,甚至认为AI投入的回报不如预期。结果就是——成长性逻辑受挫,估值下修。

    聚焦AI投资的四个阶段

    尽管如此,之所以投资者的担忧加剧,也是因为“英伟达们”近期的股价停滞不前。

    8月底发布财报的英伟达各项指标都超出预期,但数据中心收入环比仅增5%,毛利率指引出现下滑信号——市场用“超高预期”这把尺子衡量,任何不再加速的指标都会触发短线止盈,于是盘后跌3%。2025-2027年复合增速40%以上仍是卖方一致预期,但近50倍的远期市盈率倍数PE需要业绩“持续超预期”才能维系。

    除了英伟达,Meta、亚马逊、微软等都陷入区间波动。不过,高盛似乎并不太担心科技巨头,称其估值仍低于2000年和2021年峰值时的水平。

    例如,标普500中最大的5只股票(英伟达、微软、苹果、谷歌、亚马逊)当前平均市盈率为28倍,而2021年峰值时为 40 倍,科技泡沫时期峰值时为50倍;此外,由于当前实际债券收益率比当时低200多个基点,这些大型股票的收益率差距(高出实际债券利率的幅度)比科技泡沫时期峰值时高出 4 个百分点。

    不过,也有部分大型股票估值较高,例如特斯拉和Palantir的市盈率分别高达151倍和200倍。整体来看,随着投资者更趋谨慎,那些能从AI中获得切实短期盈利收益的企业将更受青睐。

    哈蒙德表示,应将AI投资浪潮分为四个阶段,每一阶段的核心逻辑和受益公司都不同,从底层算力到应用场景再到最终的生产力释放,形成了清晰的投资演进路径。

    AI投资四阶段。来源:第一财经制作

    AI投资四阶段。来源:第一财经制作

    具体而言,第一阶段的主题是“算力驱动”。英伟达凭借GPU的压倒性领先地位,成为生成式AI爆发的最大受益者。在这一阶段,市场的关注点集中在模型训练与推理的基础设施“引擎”,因此英伟达的业绩与估值表现呈现出爆炸式增长。

    第二阶段是基础设施扩张,当需求从模型训练延展至大规模商用,科技巨头和云厂商必须加大资本支出,构建支持 AI 的数据中心和算力网络。受益标的包括:半导体设备商、内存与存储、云厂商与超大规模企业、网络设备与光模块公司。这也恰好迎合了当前的情况,超大规模企业的资本支出势头强劲,继续为AI基础设施建设阶段(第二阶段)相关的股票提供支撑。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2768911 官方微信:jiuricaijing 服务热线:4008-121-221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5 九日财经 版权所有 公司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桂园街道宝安南路蔡屋围发展大厦2302室 粤ICP备2025475172号-1 XMl地图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