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 库恩:邓小平改变中国,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新蓝图

    发布时间: 2025-08-31 15:01首页:主页 > 国际 > 阅读()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为即将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方针,实际上形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同二十届三中全会一样具有里程碑意义。如今,我们应当更加深入地研究两者的关联。

    邓小平改变了中国

    文章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实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的转折,为接下来几十年的发展作出谋划部署。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欢迎外国机构通过贸易与投资参与中国现代化进程。此外,政府还逐步营造更加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以“四个现代化”概念阐述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邓小平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步入改革开放新时代,“三步走”发展战略应运而生。第一步,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把改革开放推向新阶段。

    ​二十届三中全会意义重大

    文章进一步分析称,不同于西方国家,中国的改革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若要了解中国如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必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并理清它如何同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相结合。

    中国以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以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这正是中国的宏伟目标。

    随着中国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培育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首要经济方针。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将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转型,重振传统产业,加速发展未来产业,进而减少全球经济波动和国际紧张局势的冲击。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加强颠覆性技术创新,催生新产业,完善产业链,加速绿色转型,这一切都需要以人工智能为支撑。同样重要的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特别是实现科技管理现代化、破除体制机制弊端。

    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

    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以及《决定》中有一些独特之处,尤其值得关注。一是用严峻复杂和艰巨繁重分别描述国际环境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二是提出守正创新,即在维持核心理念的前提下鼓励创新。三是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即强调连贯性、反对各行其是。四是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即任何人都不能成为例外。五是坚持系统观念,更好地吸纳现代管理体系、借鉴最佳实践案例。

    就中国的发展蓝图而言,有三个时间点至关重要。一是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是到2029年完成《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三个时间点,它足以彰显中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决心。

    (英文原文刊发于《中国日报》智享汇栏目)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2768911 官方微信:jiuricaijing 服务热线:4008-121-221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5 九日财经 版权所有 公司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桂园街道宝安南路蔡屋围发展大厦2302室 粤ICP备2025475172号-1 XMl地图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