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 法国汉学家:建交60周年,中法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发布时间: 2025-09-01 02:03首页:主页 > 国际 > 阅读()

    法国汉学家、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魏明德(Benoit Vermander)1月25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两国决定举办“中法文化旅游年”。近年来,中法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中法共同推动文化交流

    文章指出,2024年,中法共同推出了一系列活动。比如,第25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内展出了巨型冰雕景观“北京天坛”和“巴黎圣母院”,法国作曲家古诺创作的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中国国家大剧院歌剧院上演,“凡尔赛宫与紫禁城: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将在故宫博物院展出,话剧《司卡班的诡计》和《悲惨世界》将在中国巡演。一些大型艺术展也在名单上,比如法国艺术家安妮特·梅赛日的作品将在上海展出。

    此外,中国还将继续推动将本国学者和作家的作品翻译成法文并出版发行,这一努力已经持续数年。这些译著包括中国近现代学者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林耀华的《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以及著名人类学家费孝通的经典著作《乡土中国》。

    值得称赞的是,中国不断提升译著的质量和数量,为将本国现当代作品呈现给国际社会作出巨大努力。

    尽管随着法国在社会学和哲学领域影响力的下降,相关作品的译著数量已经不如从前,仍有一些领域展现出极大的韧性。诗歌译著的成效是最显著的,诗人勒内·沙尔、伊夫·博纳富瓦、让-皮埃尔·西梅翁、伊冯·勒芒和塞尔日·佩伊的作品在中国大受欢迎。

    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些杰出的中国翻译家的不懈努力,比如翻译家树才。以“诗人的春天”诗歌节为代表的活动让中法诗歌交流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领域。

    中法文化交流应当再接再厉

    文章进一步指出,中法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不过,我们不能因为已经取得的成就而自满,接下来应当应对新挑战。

    首先,法国人对中国文化的欣赏已经陷入停滞期。我们应当建立新平台,将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翻译成法语,让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在法国展出。

    其次,即便国家文化部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和个人也应当推动文化交流。

    最后,中法两国艺术家、作家和思想家之间直接、持续的交流对建立长期友谊至关重要。创作者之间的交流会对两国公民欣赏彼此文化产生影响。正如中法文化交流历史所表明的那样,艺术和文学创造力是在合作伙伴相互学习、持续互动中激发和培育的。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2768911 官方微信:jiuricaijing 服务热线:4008-121-221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5 九日财经 版权所有 公司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桂园街道宝安南路蔡屋围发展大厦2302室 粤ICP备2025475172号-1 XMl地图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