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8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正式宣布,撤销对中国七家测试实验室的认可许可,并对另外四家中国实验室的到期认证拒绝续签。
这一决定使得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重庆信息通信研究院、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CVC Testing)及其上海分部、莱茵技术-商检(宁波)有限公司、UL美华认证有限公司、广州赛西光电标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以及中检集团南方测试股份有限公司共10家机构,被禁止为出口至美国的电子产品提供测试认证服务。
FCC主席布伦丹·卡尔在声明中称,这一行动是出于“美国国家安全考虑”,并表示“外国对手政府不应拥有和控制那些为FCC认证美国市场安全设备的检测实验室”。
事实上,这一政策源于今年5月FCC投票通过的一项新规,该规定禁止被认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风险的中国实验室测试在美国销售的电子设备,包括智能手机、相机和电脑等。规定还明确,只要实验室与美国国防部的军事企业名单、商务部的实体清单或FCC封锁名单上的公司有关联,其认证资格即被取消。
FCC数据显示,约75%在美国市场销售的电子产品此前是在中国境内的实验室完成测试的。这些被撤销资质的实验室在过去几年中已为数千款销往美国的设备提供了认证服务。
分析指出,此举不仅将导致中国检测机构订单流失、业务下滑,更将迫使中国企业转向成本更高的境外实验室进行检测,从而增加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
从华为、中兴到海康威视,再到如今的检测实验室,美国对中国科技产业的限制正从终端产品向产业链上游的测试认证环节延伸。
FCC近年持续以“国家安全”为理由对中国企业发出禁令:2022年11月禁止批准华为及中兴的新电信设备;2025年3月宣布对包括华为、海康威视、中国移动在内的9家企业展开调查,指控其试图规避美国限制。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此前曾回应称,美方滥用“实体清单”等出口管制工具,是典型的霸权主义行径,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并予以强烈谴责。
此次FCC针对中国实验室的行动,不仅将进一步加剧全球供应链的紧张态势,也可能促使中国加速推进认证认可领域的自主化进程和国际互认体系构建。
纵观这一事件,科技认证与检测这一原本偏向技术中立的环节,正被推向地缘政治博弈的前沿。实验室资质撤销不仅是一场贸易合规之争,更是全球科技标准话语权争夺的缩影。未来,中国检测机构可能面临更多国际合规挑战,而中国电子产业也需在技术突破与规则适应中寻找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