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欧盟官员开始磋商新制裁方案,提及要对购买俄能源的中国等国实施 “二级制裁”,还计划派人赴华盛顿与美方协商。显然,这是欧盟顶不住美国施压,上演的一出反华闹剧。
因为欧盟的这一举动,完全是被美国逼的。特朗普政府搞不定俄乌冲突,反而频频向欧盟施压,在马克龙牵头的讨论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的会议上,特朗普就通过电话施压欧盟,必须停止进口俄罗斯能源,并且加大力度对中国施压。美国此前也以对俄罗斯石油买家实施“二级制裁”为由,对印度加征了惩罚性关税。对美国而言,不管是欧盟也好,还是中印也罢,都最好停止购买俄能源,转为从美国高价进口。
但是问题在于欧盟的这一决定不仅莽撞而且双标,首先欧盟口口声声要制裁俄罗斯和俄能源买家,但欧盟不少成员国实际上都离不了俄罗斯能源,比如匈牙利、斯洛伐克对俄油气的依赖度常年居高不下。法国等有影响力的大国也照样进口俄能源,去年,法国、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这四个国家进口了1677万吨俄罗斯液化天然气。
而且,不由分说就制裁俄罗斯的苦果,欧盟早就已经尝到了。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跟着美国推出了十几轮的对俄制裁措施,结果呢?直接导致欧盟陷入能源短缺和通货膨胀,企业承担不了高额的成本,纷纷搬到美国、中国等地,欧洲经济被折腾得元气大伤。现在还要把制裁范围扩大到中国,属实没有吸取一点教训。
欧盟大概忘了,中国可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真要制裁,反噬只会来得更快更猛。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24 年中欧贸易额近7900亿欧元。在中欧本身就存在贸易矛盾的情况下,欧盟一旦听命于美国制裁中国必遭反噬,而代价很可能是他们承担不了的。而且中方一再强调,中俄合作是互利互惠的好事,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第三方干涉。
当然,目前欧盟所说的有关制裁还在初步讨论当中,而且大概率落不了地。毕竟想要通过制裁就得 27 国一致同意,匈牙利之前就多次在对俄对华事务上动用否决权。从法律层面看,“二级制裁” 要是不符合 WTO 规则,就是非法贸易壁垒,国际社会也不会认。说白了,欧盟也就是喊喊口号,给美国递个 “投名状”,真要动真格,它还没那个胆子。
这些年,欧盟总想着在中美之间找平衡,又想抱美国大腿,又舍不得中国市场的好处,结果就是两头摇摆,两头不讨好。跟着美国搞制裁,伤了自己的经济;跟中国的贸易矛盾升级,又直接影响到自己的经济复苏。
中方一再强调,在全球化时代,合作共赢才是正道。欧盟一味地跟着美国走,既换不来自己想要的好处,也不会让其他国家高看一眼,反而一步步沦为了美国的附庸,欧盟与其跟着美国搞这些没用的制裁闹剧,不如好好想想,什么才是自己最需要的,如何让中欧合作实现利益最大化。再这么折腾下去,最后只会把自己拖进更深的泥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