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主义者的突然谢幕
2025年9月7日,日本首相、自民党总裁石破茂在东京首相官邸召开紧急记者会,宣布将辞去自民党总裁及首相职务。自民党将正式准备实施总裁选举,尽快选出继任者。从2024年9月当选时的踌躇满志到2025年9月的黯然离去,短短一年间,石破茂的政治理想在日本现实政治的坚硬壁垒面前撞得粉碎。
石破茂在记者会开场即明确表示"决定辞去自民党总裁职务",他坦言:"尽管仍有未竟之事,但我做出了引退这一苦涩决定。因为若继续推进临时总裁选举的意向确认程序,恐将在党内造成决定性分裂,这绝非我的本意。"同时明确表态不会参加下届总裁选举。
漫长追逐与短暂执政
石破茂的自民党总裁之路堪称一部屡败屡战的政治坚韧史。早在2008年,他首次参选自民党总裁就以得票垫底告终;2012年再度出马,尽管首轮投票领先,最终仍不敌在派系中根基深厚的安倍晋三;2018年和2020年的两次挑战也均以失败收场。
四次参选均体现出相同特点:民间支持率居高不下但党内庙堂支持不足,这种"民意与党意"的背离成为他长期的政治困境。为打破这一局面,石破茂创立跨派阀议员联盟"早蕨会"和自己的派阀"水月会",试图构建独立于传统派系的政治力量,其政治韧性可见一斑。
2024年9月,石破茂终于迎来政治命运的转折。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他在首轮投票未过半数的情况下,于第二轮决选中击败高市早苗,以微弱优势当选自民党第28任总裁。这次胜利恰逢自民党深陷"政治黑金"丑闻泥潭,党内寄望于石破茂相对清新的形象摆脱低迷,重建民众信任。
然而,圆梦时刻已注定布满荆棘——石破茂的执政生涯伴随着三重严峻挑战:国内物价高企引发民生焦虑、美国持续施加的关税压力、以及自民党内派系林立的复杂政治生态。特别是党内派系问题,麻生派等传统势力并未真正接纳这位"非典型"总裁,为日后的政治危机埋下伏笔。
现实重压之下,执政举步维艰
石破茂政权的下台危机始于连续三次选举失利。2024年10月众议院选举中,自民党与公明党联盟仅获215席,失去自2012年执政以来的众议院多数地位;2025年7月参议院选举更创下历史性溃败,执政联盟不仅从改选席位中大幅缩水,更导致自民党成立70年来首次在众参两院同时失去过半数席位。叠加此前东京都议会选举的失利,三连败的选举结果彻底动摇了石破茂的执政根基。
当选举失利提供契机,党内反石破势力迅速集结。以现存唯一派阀"麻生派"为首,麻生太郎亲自主导倒阁行动,法务大臣铃木馨祐等阁僚公开支持提前选举,最终形成131名国会议员和20个地方组织联名逼宫的局面。这场党内斗争本质上是旧有权力结构对改革者的反噬。
按照原定安排,自民党将在8日于总部召开会议,征询该党国会议员及各地方议员联盟的意见,以决定是否提前举行总裁选举。这一程序实质上等同于对时任首相的罢免动议。而在6日夜间,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与自民党副总裁、前首相菅义伟一同前往首相公邸,敦促石破茂在8日的正式结果公布之前主动提出辞呈,以避免党内程序对其直接罢免的尴尬局面,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值得注意的是,石破的辞职时机选择颇具政治考量。他在宣布下台前,刚刚完成美日关税协议的谈判与签署。这一成果虽不足以扭转选举失败的颓势,却被视作“完成一个阶段性任务”的象征,也为继任者留下了一个外交上的交代。
后石破时代,日本政局走向何方
石破的辞职并不意味着困境的根本性解决。首先,长期困扰自民党的政治资金丑闻与派阀政治仍然是顽疾。即便更换领导人,也难以短期内改变民众对政党整体的不信任感。
其次,政府在两院均无多数的现实,决定了任何继任者都必须在议会中寻求在野党的支持,或通过临时性联盟来维系政权。换帅并不能自动转化为治理能力的提升,反而可能引发短期的政策摇摆与不确定性。
随着石破辞职,自民党总裁选举迅速成为焦点。高市早苗凭借强硬的外交与防卫立场,被视为安倍政治路线的延续者,在保守派及部分财界力量中具有较高支持度;但她过于鲜明的对华、对韩立场也可能加剧外交紧张,考验日本的对外平衡能力。
另一位热门人选小泉进次郎,则凭借年轻、清新的形象以及跨派系的人气,成为媒体和公众舆论中的“改革派”象征。然而,他在政策经验和实际执政能力上的不足,仍让部分党内元老持观望态度。前经济安保相小林鹰之、官房长官林芳正等人也被视为"后石破"的潜在人选。
分析认为,日本政局恐将进入多事之秋,无论今后谁当选自民党总裁都将是国会少数执政党,面临地位不稳的挑战,日本政府未来的政策走向也具有不确定性。新领导人面临的经济和地缘政治挑战丝毫不减,却可能拥有更少的政治资本和行动空间。
从“结束”到“重启”如何转换?
石破茂的失败本质上是理想主义对日本政治现实的妥协。他试图在不触动体制核心的前提下进行改革,却陷入三重悖论:其一,承诺打破派阀政治却不得不依赖派系支持;其二,标榜政策革新却受制于党内保守势力;其三,想以个人声望弥补制度缺陷却最终被制度吞噬。这种矛盾在其执政后期尤为明显,民调支持率虽回升至42%,却挡不住党内要求提前选举的汹汹势力,凸显日本政治"民意服从派意"的畸形逻辑。
石破政权的短暂兴衰表明,日本“老人政治”循环、派阀博弈的现实力量依然强大。自民党能否借此次权力更替推动制度性改革,打破派阀政治与资金政治的恶性循环。如果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换帅,而缺乏对政治文化与制度根基的重塑,那么这场“新启动”最终仍可能沦为一次政治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