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 以色列袭击卡塔尔后,特朗普终于发声

    发布时间: 2025-09-14 07:00首页:主页 > 国际 > 阅读()

    据澎湃新闻报道,9月9日,卡塔尔首都多哈,清晨的天际线还没等阳光爬满,一轮突如其来的爆炸硬生生把国际社会从梦中惊醒。以色列空军直接将一座哈马斯谈判代表聚集的建筑物夷为平地,这一击,不仅差点让哈马斯谈判团队“团灭”,也让中东地缘格局瞬间重新洗牌。以军这次行动无论从目标、战术、政治信号还是国际法意义上看,都堪称近年来最“炸裂”的一场斩首行动,而随后的美方表态,更是让各路观察家和行业专家印证了过去几个月的三大猜测。

    内塔尼亚胡第一时间高调承认袭击,倒是美国白宫和总统特朗普的反应显得极为微妙。白宫发言人莱维特在9日的记者会上承认,特朗普对袭击发生地“感到很糟糕”,但没有直接谴责以色列,反而把责任推向了哈马斯。特朗普甚至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大篇幅发文,说以色列和卡塔尔“都是美国重要盟友”,但真正的锅全在哈马斯身上。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把这场轰炸包装成“推进和平进程的契机”,还表示已经指示国务卿鲁比奥与卡塔尔签署国防合作协议,仿佛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说到这里,三大猜测呼之欲出。第一,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说“这是内塔尼亚胡的决定,我当天早上才知道”,但以色列高官却直接放话“特朗普批准了行动”。白宫官员则“补刀”称“只是提前一点点知道,来不及阻止”。这三种说法拼在一起,画面真相反而更清晰——美方不但早有耳闻,极可能是战略默许。美国的“难以阻止”,往往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哈马斯的头号谈判代表哈亚,是以色列“必杀名单”上的头号目标,内塔尼亚胡想动手,怎么会不打招呼?这

    卡塔尔高层事先知情,却没有实际反应。特朗普在发文中不仅强调“美方通知了卡塔尔”,还“遗憾地”表示没能阻止袭击发生。卡塔尔虽然装备有爱国者防空系统和美制战机,却全程没有任何实质性军事反应,这背后到底是能力有限,还是政治上“睁眼装睡”?以色列媒体干脆明嘲暗讽,称这些海湾国家“根本不敢反抗”,但更深层的问题是,卡塔尔是不是某种程度上配合了美以的行动?从装备、信息、指挥链到实际应对,卡塔尔的“失能”恐怕远超外界想象。

    第三,美国表面安抚卡塔尔,实则借机强推国防合作,控制海湾安全。特朗普话音刚落,就让国务卿鲁比奥抓紧和卡塔尔签署国防协议。表面说是“确保类似袭击不再发生”,本质上就是借着以色列的“破窗行动”为美国自身地缘战略铺路,把卡塔尔这个海合会的中坚国捆得更紧。美国在中东的安全体系原本就以沙特、卡塔尔、阿联酋为三角支柱,现在直接趁乱加码,想要未来遇到更大危机时,盟友彻底拧成一股绳。这也印证了过去一年美国对中东政策的大转向:不再把自己塑造成“和平调解者”,而是赤裸裸地推行“安全换忠诚”的新殖民主义逻辑。

    这三大猜测被特朗普一一坐实,国际舆论的嘲讽和愤怒也随之而起。哈马斯方面虽然第一时间证实有高官家属和助理在爆炸中丧生,但坚称核心领导层“无一伤亡”。以色列媒体和反对派则连连“打脸”,认为“刺杀失败”让内塔尼亚胡极为尴尬。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阿盟、土耳其、沙特、埃及等一众国家和组织齐声谴责以色列“野蛮侵略”,直接点名“严重违反国际法,侵犯卡塔尔主权”。沙特等国更是罕见地把以色列定性为“地区安全最大威胁”。而特朗普面对这场外交危机,依然选择了“两面下注”:一边安抚卡塔尔,承诺“以后不会再有这种事”;一边继续为以色列打掩护,推卸责任,甩锅哈马斯。

    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这套“安全押注”的策略背后,是对中俄等潜在竞争对手的全面防范。特朗普公开点名要加深和卡塔尔的国防合作,未来中俄在中东布局无疑会面临更大压力。美国在海合会国家的渗透和控制能力,正在以“反恐”、“斩首”和“安全合作”为名不断升级。美以联手打破中东安全格局,无论是对地区和平还是全球大国博弈,都不是什么好消息。

    以色列这次“斩首”虽然没能完全斩获目标,但对多哈“安全区”神话的击碎,对中东外交斡旋格局的重塑,已经注定写进历史。美国和以色列用一场突袭,把国际规则踩在脚下,也把中东的信任和和平推得更远。卡塔尔虽有先进武器,却只能在大国博弈中被动挨打。美以“唱双簧”,地区盟友人人自危,连沙特都不得不重新评估自己的安全红线。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2768911 官方微信:jiuricaijing 服务热线:4008-121-221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5 九日财经 版权所有 粤ICP12345678 XMl地图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