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辞令的迷雾中,一句“南海问题非中菲关系全部”背后,马科斯政府正在亚太地缘政治的钢丝上寻找平衡点。
9月25日,在马拉干鄢宫内,马科斯跟即将离任的中国驻菲大使黄溪连进行了一场广受外界关注的辞行拜会。
面对这位任职多年的中国外交官,马科斯一改近期在南海问题上的强硬姿态,
此次马科斯在会晤中的表态,包含了三个关键信息。
首先,他明确将南海问题定位为双边关系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很显然,这一表述试图为紧张局势降温,将双边关系从南海争议的单一维度中解放出来。
其次,马科斯重申了一个中国政策,强调菲律宾是最早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的国家之一。
要知道,此前,不仅马科斯本人,包括菲律宾多位高层都在台海问题上,发表过极其错误的挑衅言论。
而现如今,马科斯的表态,似乎是对他此前玩火挑衅行为的一种补偿。
第三、马科斯特别提到今年是菲中建交50周年,暗示希望回归到其父亲老马科斯总统与中国领导人开创的外交传统。
很显然,这是一张历史牌的运用,展现出马科斯试图以历史友好为基础,重新校准当前偏离轨道的中菲关系。
总结来看,马科斯这番表态,似乎是想要让中菲关系翻篇,以前双方因为南海问题结下的恩怨一笔勾销!
他特意提到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提到致力于通过对话管控分歧,似乎就是对中方许下了承诺,希望获得我们的原谅。
黄溪连大使的回应同样值得玩味。
他在感谢马科斯的同时,强调“希望菲方与中方相向而行,推动中菲关系早日重回正轨”。
这一表述既认可了菲方的积极表态,也暗示当前关系尚未回到正轨。
说白了,也就是菲方不能嘴上说,还需要拿出更多实际诚意来。
而就在马科斯对中国释放善意信号的同一天。
在中国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张晓刚大校正告菲方“立即停止一切侵权挑衅行径”,并指出菲律宾是“麻烦制造者、和平破坏者”。
不得不说,中方的表态,可以说充分表明了我们非常清楚菲律宾政府的本质。
那么马科斯的态度,为何变了呢?
马科斯此番表态并非偶然,而是基于现实需求的战略选择。
首先,经济压力是首要因素。
持续的南海紧张局势已对菲律宾经贸利益产生负面影响,马科斯需要缓和关系以稳定经济基本盘。
特别是在菲律宾国内局势紧张,菲民众的抗议活动不断加剧,马科斯的总统位置不稳的情况下,马科斯更需要跟中国改善关系,稳定菲经济。
其次,国内政治平衡也是马科斯的重要考量。
在9月25日中国驻菲使馆举行的国庆招待会上,菲律宾总统夫人丽莎·马科斯、众议长博杰·李等政要出席,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还通过视频致辞。
这一高规格参与表明,菲律宾政界对华友好力量依然存在且活跃。
最后,中方在南海问题上的强硬态度,也是马科斯改变态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说白了,菲律宾这就是被教训怕了。
前段时间,菲方人员举白旗就是最好的证明。
总之,马科斯的表态,或许意在向中国表明,菲律宾并非完全倒向美国,并且希望想让中菲关系翻篇,希望获得原谅。
但马科斯的缓和表态能否转化为双边关系实质性改善,取决于多个关键因素。
菲方的战略自律将是首要考验。
菲律宾能否抵制域外大国“军事递刀”的诱惑,停止在南海的冒险试探,将是检验马科斯诚意的试金石。
危机管控机制的建设也是当务之急。
中菲关系的真正“破局”不在于外交辞令的巧妙,而在于双方能否找到兼顾尊严与利益的务实之道。
黄溪连大使离任后,中国驻菲律宾大使一职将暂时空缺。
这一人事过渡期恰逢中菲关系的微妙时刻。
马科斯会选择将其父亲开创的对华友好传统延续下去,还是继续随美起舞,答案不在外交辞令中,而在马科斯政府的实际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