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 阿富汗正式加入“莫斯科模式”,地区力量重塑中亚秩序

    发布时间: 2025-10-12 08:01首页:主页 > 国际 > 阅读()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

    阿媒指出,此次身份升级为正式成员标志着阿富汗正从国际孤立状态逐步迈向结构性区域合作,也反映出国际社会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事实性承认正在进一步扩大。阿富汗问题的解决路径正由以往西方主导的干预模式,逐步转向由地区国家共商共建的新范式。

    这一进展不仅是俄罗斯对阿富汗政策演变的必然结果,也体现出地区主要力量正集体摆脱西方孤立政策、积极塑造周边安全环境的整体趋势。此举核心在于阿富汗的角色定位已发生根本转变:从一个被动的“关切对象”,转向为被承认的、并有望推动区域共同发展的“合作伙伴”。即将于10月召开的会议,将成为检验阿富汗能否将这一新身份有效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试金石”。

    01 “莫斯科模式”:从安全对话到地区共识的机制化

    “莫斯科模式” (Moscow Format)诞生于2017年,是由俄罗斯牵头,包括中国、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及中亚多国在内的地区性对话平台,是围绕阿富汗问题的多边磋商机制,其旨在推动国际社会就阿富汗安全局势及战后重建达成共识,该模式通过定期会议形式,协调各国在反恐合作、禁毒、解除制裁等议题上的立场。

    与此前由美国主导的“多哈进程”不同,“莫斯科模式”更强调周边国家的直接利益与安全联动,它的逻辑是:阿富汗问题不能在阿富汗之外解决。

    该机制主要聚焦三个核心内容,一是反恐与禁毒,会议强调加强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呼罗珊省” (Islamic State Khorasan Province,简称ISKP;也称Islamic State-Khorasan,简称IS-K)等跨境恐怖势力的威胁。

    二是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一方面,俄罗斯呼吁解除对阿富汗的制裁并归还其被冻结资产,包括70亿美元的国际援助资金。另一方面,中国与俄罗斯的基础设施投资,以及伊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能源合作,可能成为阿富汗摆脱经济困境的关键。

    三是推进国际法律程序。2024年10月4日,在阿富汗问题“莫斯科模式”磋商第六次会议中,俄罗斯总统阿富汗问题特别代表扎米尔·卡布洛夫表示已开始将阿富汗塔利班移出俄恐怖组织名单,相关法律程序正在进行中。截至2025年,“莫斯科模式”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多边沟通框架。其成员构成逐步扩展至包括中俄伊巴印及中亚国家,成为阿富汗相关事务中持续运作的地区性安全对话机制。

    02 塔利班重新执政以来的对外接触进程

    自2021年塔利班重新掌权以来,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在国际舞台上长期面临政治孤立与金融封锁,在1996年至2001年塔利班第一次执政期间,尚有沙特、阿联酋、巴基斯坦三个国家承认塔利班政权并与阿富汗建立了外交关系,自2021年8月“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建立以来,塔利班政权仍在不断探索获得国际承认的路径,不少国家曾提出,应当用“国际承认”交换阿塔履行组建包含各少数族群在内的包容性政府、保护女性权利等承诺。

    如今四年过去,包容性进程并无进展,临时政府对女性权利的限制不断升级,国际社会对此不断表示关切,同时也增加了同阿富汗临时政府的接触。

    进入2025年,阿富汗临时政府的对外接触步入快车道。今年1月,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和阿富汗临时政府代理外交部长穆塔基在迪拜举行了历史性的首次会晤。3月20日,穆塔基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会见了美国代表团,双方就双边关系、囚犯释放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7月3日,俄罗斯大使德米特里·日尔诺夫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向阿富汗临时政府外交部长穆塔基递交国书,成为第一个正式承认阿富汗临时政府为阿富汗合法政权的国家。俄罗斯这一举动是其在地缘战略、安全利益与经济考量综合作用下的关键一步,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俄罗斯面临西方孤立,急需在外交上打开局面,承认塔利班政权,被视为其突破外交困境、展示战略自主性的一种方式,同时,美军撤离后在阿富汗留下的“权力真空”,也为俄罗斯扩大在中亚和南亚地区的影响力提供了机会。

    穆塔基公开表示,俄罗斯走在了所有人前面,阿富汗临时政府信息和文化部长海尔赫瓦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据在多哈达成恢复阿富汗和平的协议,阿富汗政府已经满足了获得国际承认的所有必要条件,并喊话全球190多个国家应该效仿俄罗斯,接受现实承认阿富汗临时政府。

    就在俄罗斯正式承认阿富汗临时政府后,德国政府于7月21日许可两名阿富汗临时政府外交官到阿富汗驻德使团履职,开启欧盟国家对阿富汗塔利班进行外交接触的先河。目前,挪威、荷兰、西班牙、捷克、保加利亚等欧洲国家的阿富汗使团也都与阿富汗临时政府保持往来。阿富汗临时政府官员多次在挪威同欧洲官员进行非正式会晤。但这些欧洲国家都宣称这些接触不是对阿富汗临时政府的承认。

    截至2025年7月,阿富汗临时政府控制的驻外外交机构为23个,比2024年7月时翻了一倍。另据阿富汗临时政府官方网站信息,截至2025年8月初,政府实际管理的驻外使领馆已达29个,驻在地包括周边国家、世界主要国家和不少西方国家。

    03 阿富汗成为“莫斯科模式”正式成员的意义

    从“议题客体”到“议题主体”。过去,阿富汗在国际议程中始终与恐怖主义、毒品泛滥、难民危机等负面标签捆绑,是国际社会共同关切的问题对象。如今,阿富汗以平等身份的姿态加入由俄罗斯主导的“莫斯科模式”,意味着阿富汗从“被讨论的对象”升级为地区秩序的参与者与塑造者。这种从客体到主体的身份转变本身,也是对其政治合法性的隐性承认,为突破当前外交困境打开了新的关键窗口。

    从单边接触到多边机制化。此前,阿富汗与邻国的互动多为双边层面,如中阿经济合作或俄阿安全沟通,正式纳入“莫斯科模式”后,阿富汗首次获得制度性外交平台,既能与周边大国协调反恐、禁毒等核心利益,也为各方建立区域危机管控机制提供可能的制度互动,能有效避免因信息不畅导致的战略误判,显然比临时性的双边接触更能有效预防地区冲突。

    从国际孤立到“地区共治”的新机制。这场转变的背后,折射出“后美军时代”的阿富汗地区的新治理范式正在成形。俄罗斯、中国、伊朗、巴基斯坦等区域力量正在构建一种非西方的共治模式,阿富汗的正式加入,某种程度上象征着该地区秩序实验正从理念共识阶段迈向制度建构的新阶段。

    地区国家正在用行动证明,没有西方主导的阿富汗治理未必会导致权力真空,这种以东道国为核心、多方协同的区域共治,或将成为解决复杂地区问题的新范式。当然,塔利班政权能否真正承担起成员责任,在反恐、人权、妇女等议题上取得实质进展,仍是这个新机制面临的较大考验。

    前景与展望

    即将于10月召开的会议,将是阿富汗新身份的“试金石”。各方将密切关注塔利班政权能否将政治承诺转化为具体行动,尤其是在打击极端组织、根治毒品产业链、推动国内民族和解等方面取得可视进展。

    对于地区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在于,一个稳定、开放的阿富汗能成为连接中亚、南亚与中东的 “亚洲十字路口” ,“中巴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等倡议有望将其纳入,释放巨大的地缘经济潜力。挑战在于,塔利班内部保守的内政政策会否与外界的期待产生剧烈冲突,仍是未知数。

    阿富汗以正式成员身份加入“莫斯科模式”是“后战争时代”地缘政治一次深刻的再平衡,这意味着在阿富汗这片土地上,一个由地区国家共同承担责任、共享发展红利的新时代序幕正在缓缓拉开。

    这一变化也展示了以合作促稳定、以发展化风险的区域治理思路。阿富汗的未来应由阿富汗人民决定,也应在地区国家的共同努力中实现。在地区共治的新阶段,阿富汗的融入不仅是地缘政治格局的调整,更是区域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

    我们是国际关系领域的青年学人团队,关注全球治理、贸易风云、社会文化,旨在促进国际理解,让世界各地的彼此听到。欢迎腾讯新闻的读者们持续关注我们的作品!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2768911 官方微信:jiuricaijing 服务热线:4008-121-221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5 九日财经 版权所有 公司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桂园街道宝安南路蔡屋围发展大厦2302室 粤ICP备2025475172号-1 XMl地图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