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7 月 11 日,格陵兰岛坎格鲁苏阿克附近,格陵兰岛冰盖融化的伊松瓜塔塞尔米亚冰川表面有融水小溪蜿蜒而过。
随着全球气温持续上升,拯救地球冰盖的“登月式”计划,包括重新冻结北极冰层、部署巨型海底幕墙等,正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但一项最新研究指出,这些看似前沿的技术方案不仅不可行,甚至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环境破坏。
极地冰盖的加速融化已成为气候变化的象征。这些庞大的冰冻区域蕴藏着足以引发灾难性海平面上升的水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剧烈变化。
因此,“极地地球工程”概念应运而生,试图通过人工手段冷却北极和南极。学术界纷纷启动相关研究,初创企业不断涌现,投资者也蜂拥而至。
地球工程的支持者认为,气候危机的紧迫性使得探索这些技术变得至关重要。但《科学前沿》杂志周二发布的一项报告却指出,这些干预措施存在巨大风险。
“这些想法虽然出发点良好,但存在严重缺陷,”报告作者、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冰川学家马丁·西格特表示。他与一组国际科学家评估了五项最具代表性的提案:
1.将海水泵至冰面以人为增厚冰层,或撒布玻璃珠增强海冰反射率;
2.在海底部署幕墙,阻挡温水侵蚀冰架;
3.向平流层喷洒反射性粒子以降低地球温度(即太阳地球工程);
4.钻探冰川底部以排出水体,减缓冰盖流动;
5.向极地海洋投放铁等营养物质,刺激浮游生物吸收二氧化碳。
南极洲的思韦茨冰川正在被温暖的海水从下方吞噬。
研究团队从有效性、可行性、环境风险、成本、治理难度和可扩展性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这五项提案无一“通过审查”,且均存在“潜在环境破坏”风险。
报告指出,这些方法尚未进行大规模实地测试,海底幕墙甚至从未在真实环境中实验。每项方案都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干扰:幕墙或破坏海洋哺乳动物栖息地,钻探可能污染原始冰川环境,喷洒粒子可能改变全球气候模式。
其中,撒布玻璃珠的提案被认为最具争议。北极冰层项目曾进行相关生态毒理学测试,结果显示玻璃珠可能对北极食物链构成威胁,研究也因此终止。该项目还批评了“对地球工程的广泛怀疑”。
此外,这些技术的成本也令人咋舌。报告估算,每项干预措施的建设与维护费用至少为100亿美元。其中,海底幕墙最为昂贵,预计在十年内部署50英里将耗资高达800亿美元。
报告最终指出,即使这些项目克服技术障碍,也无法在足够规模和速度上应对气候危机。“它们分散了我们对真正解决方案的注意力——那就是减少碳排放,”西格特强调。
不过,也有科学家认为,尽管减排是首要任务,但不应完全否定极地地球工程的研究价值。
剑桥大学气候修复中心主任肖恩·菲茨杰拉德表示:“如果没有地球工程,我们可能面临更严重的环境灾难。”他呼吁就各种方案的相对风险展开理性讨论。
2024 年 1 月 23 日,初创公司 Real Ice 在加拿大剑桥湾的冰层上进行的一项试验。目的是增厚和恢复正在消失的北极海冰。
芝加哥大学助理教授皮特·欧文则批评该报告“片面”,只强调副作用和滥用风险。他认为,太阳能地球工程虽不能替代减排,但可能为地球健康带来积极影响。
剑桥大学副主任休·亨特也指出,全球气候行动已严重滞后,继续研究极地地球工程“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变化最剧烈的北极地区”。
但也有专家支持该报告的审慎态度。纽卡斯尔大学冰川学系主任贝森·戴维斯表示:“这篇论文清晰地指出,这些技术可能误导公众,分散对减排的关注,且不具备现实性或成本效益。”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地球科学系主任蒂娜·范德弗利尔特补充:“作为曾在南极进行实地考察的科学家,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些方案要么科学上站不住脚,要么未经验证,要么风险极高,要么后勤上根本不可行。”
西格特最后警告:“极地是地球上最脆弱的原始系统,一旦被人为干扰,可能永远无法恢复。”
在朋友圈分享这个故事;关注『跟着大事跑的人』,每天了解全球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