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 小红书的问题,不是赵露思

    发布时间: 2025-09-13 09:03首页:主页 > 深度 > 阅读()

    对于热搜榜单的公共性价值,当时有专家指出,热搜机制本质是一项控制“可见性”的权力,隐含着社会注意力的配置权。

    作者 | 罗立璇

    小红书摊上大事了,但对小红书来说,也许这不是坏事。

    短短一天时间,#小红书被查# 的话题,近3亿阅读量。

    这一个多月以来,小红书和很多用户的关系,已经相当紧张。那些感觉自己的信息流被明星动态污染的用户,终于有了吐槽的地方。

    特别是热搜榜单,不少用户放出了之前赵露思霸榜的截图。我那几天没有截图,但是看到热搜上的5个赵露思,确实有点震撼。

    不能说其他平台的热搜完全没有商业化。甚至还有一些公司,以能做热搜闻名,背后也有一个相当成熟的产业链。

    对于热搜榜单的公共性价值,当时有专家指出:热搜机制本质是一项控制“可见性”的权力,隐含着社会注意力的配置权。当注意力资源成为一种稀缺品时,可能被滥用。专家认为,平台不能去人为干预榜单,而且还有责任识别热门话题的真伪。

    这种行业惯例,理论上来说是不应该出错的。

    小红书很快通过官方账号@薯队长 发布公告称,“诚恳认错,认真落实整改”,第一时间成立整改专项小组,推进热搜榜单专项生态治理。但公告内没有具体解释“炒作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类词条等不良信息内容”。

    虽然许多用户们把矛头指向赵露思,但对于小红书来说,她在小红书的标签可能不是明星,更应该是“带货博主”。

    系统出错,一般是由多种因素迭加导致。

    在过往,社区内容出问题,直接的原因大多是商业化提速。今年,小红书的确在商业化上非常努力,特别是最近一个月。

    一个月前,小红书调整了商业化方向的组织架构,将电商和广告两条业务线合二为一,由 COO 柯南负责。

    在赵露思连续直播的同时,小红书市集也得到了一级入口。

    偏执的推荐

    小红书今年升级了推流机制,今年 8 月,官方披露月活用户达 3.5 亿,比去年的 3 亿有了不小的增长。

    反映在用户体验上,就是身边的朋友确实认为小红书越来越“有点好看”。

    高粘性用户越来越多,小红书也同时在努力推广告。

    说实话,小红书虽然加速发展电商,但由于要保持社区调性,应该对于商业内容的加载还是很克制的。

    但还是有很多用户感觉自己的信息流最近被污染的比较严重。

    一位朋友说,她有一天数了一下自己主页前 20 条笔记,有 5 条为商业化内容,一条标注了广告,一条直播卖货链接,其他几条带了商品链接。

    据她说,前两个月没有看到这么多广告内容。这两个月发生了什么呢?她说,这段时间由于持续收到小红书的推荐,她已经形成了一个月下一到两单习惯,甚至有时候低单价商品都没去其他平台比价。

    和多数内容电商平台一样,在千人千面的推荐机制下,每个人、不同时段刷到的广告推送占比并不固定,如果平台认为你是耐受度比较高的铁粉,那么看到的广告大概率会更多。

    这位朋友说,同样的广告数量,她认为小红书带来的体验更差,一个是双列信息流的主页,让她更愿意把每一条信息都浏览一下,不像在短视频平台,可以直接划走。

    另外就是,小红书的推荐有点偏执。前一段,她买了一盆绿植,在小红书上搜索过养护知识后,她就持续不断刷到植物营养液的推送,甚至有几天,所有看上去跟绿植相关的笔记,点开后十之八九都是这款营养液。

    她决定不再点开任何绿植相关内容,此后这款广告才慢慢消失。

    还有人吐槽,自己在买了一款零食后,总是会刷到类似的广告。由于这位朋友每天睡前刷一会儿小红书,且睡的比较晚,结果总是在睡前被零食广告刺激到失眠。

    持续高强度刷到同一款产品,肯定不是什么愉快的体验。

    为什么小红书给赵露思砸了这么多资源?以及许多用户对此反应非常激烈,我发现背后的原因其实差不多。

    这其实是一个供需问题

    先说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类似的同质化的商品笔记呢?

    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虽然在小红书投放的商家很多,但具体到某个细分品类,甚至是某个关键词的时候,能参与社区讨论、且有动力投放的商家就变少了。

    举一个例子,我最近睡眠不好,就会开始搜各种入睡的办法和好物。

    当我搜“失眠神器”这个词条的时候,最近“风很大”的一个产品就会高频进入我的搜索信息流:重力眼罩。这些笔记的内容相似、构图相似,都涉及功能原理介绍和卖点。

    在前几屏的搜索结果中,有接近一半的笔记都是带这个商品链接的笔记,剩下的还有褪黑素、睡眠喷雾等商品,以及寥寥数条真实的用户分享。

    原因也不难猜测,就是重力眼罩是一个新产品,在此时,这个商家有更多的投放预算在小红书不同的KOC账号投流。这些内容自然就全部进入了我的信息流。

    当然,如果我只搜索“失眠”,会有更多不同类型内容的结果。比如“飞行员入睡法”,睡前泡脚等等。

    但是,作为消费者,我确实有这个购物需求,希望得到的是多样化的推荐,却在这个时候只能看到高度同质化的推荐。那么,其实我不会产生信任、反而产生怀疑,并且这个需求也没有解决。

    《壹览商业》也做过类似的小调查。他们让小红书的轻度、中度、重度用户搜索“洗发水推荐”,发现首页推荐内容中明显是广告的A类笔记和无参考价值的B类笔记合计占比高达77.8%。

    平时在小红书上购买行为越频繁的用户,收到的商业广告越多。重要的是,这些内容中,他们其实也很难完成购买决策。

    小红书其实也一直在进行相关的治理。除了严厉打击虚假内容以外,比如今年4月他们就公布,目前有一批黑灰产组织和违规营销机构豢养了大量千粉以上的账号,并且通过蒲公英(官方投流系统)投放不少低质量笔记。

    这些虚假账号发布的笔记,不论内容如何,就算通过蒲公英投放,也是平台打击的对象。

    但问题是,上述搜索结果本身可能并不虚假,账号内容也是真实的人类在发布,但当“付费”的内容并不充裕,而平台又有优先向消费者展示付费内容的商业职责时,就会产生上述困境。

    所以,当年马云提到,产品也是一种内容时,对应的其实是这个逻辑——商品供给足够丰富,当你要变现的时候,内容供给才会相应的足够丰富。

    未来会好吗?

    我还是比较乐观的。这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随着时间发展,平台本身只要具备足够的活力,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商家和用户进入,生态总会变得丰富起来。

    不过,每个平台的发展都是有脉络的,不可能完全绕开这些基础来进行增长和扩张。

    比如,很多人可能已经忘记,抖音现在牢牢占住的明星、娱乐内容,是从微博的手中抢过来了以后发展壮大的。

    其中确实有两个场外客观因素,一个是微博没有成功跟上短视频的步伐,另一个则是疫情期间明星需要有一个和粉丝实时互动、生产内容的场域。

    但更重要的是,抖音本来就有强烈的娱乐心智,用户打开抖音,就是为了娱乐。

    影视宣传、预告片、花絮,本来也是一种娱乐内容,所以用户在刷到的时候也不会觉得很突兀。这些流量在公域池获得更多的展示时,也非常自然。

    在这之上,抖音才去建设了后续的转化链条,比如导流到猫眼的“想看”按钮,一个爆款电影片花,就有可能带动数十万个想看的观众。

    明星也多数是在作品宣传期的时候,会配合发布大量相关内容,粉丝涌入,后续才带动起了明星在这个平台上的活跃度。

    另外,虽然不同平台间的算法分发逻辑大同小异,无非就是把一个内容放到标签对应、规模越来越大的流量池跑,但各自的注重点、用户规模不同,依然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2768911 官方微信:jiuricaijing 服务热线:4008-121-221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5 九日财经 版权所有 公司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桂园街道宝安南路蔡屋围发展大厦2302室 粤ICP备2025475172号-1 XMl地图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