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一嚼,脑子好使了
但咀嚼或许能帮上忙。
研究团队注意到,咀嚼与大脑活动之间的关系已经在一些早期研究中有所体现。比如,咀嚼能增加脑部的血流量,让大脑获得更多氧气和养分;而一些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研究发现,咀嚼口香糖时,大脑的前额叶皮质、海马等与学习和记忆相关的区域都会变得更活跃。
但是,这些研究多集中在“血流”和“神经活动”层面,并没有揭示更深层次的代谢变化。于是,研究者们提出一个问题:咀嚼是否可能影响大脑抗氧化剂的水平,特别是谷胱甘肽?
更进一步,他们还想知道:咀嚼不同硬度的东西,会不会带来不同效果?
木棒赢了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研究团队在韩国招募了52名健康的大学生。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咀嚼质地很软的口香糖,另一组咀嚼质地较硬的小木棒。两组的咀嚼时间都是5分钟,为了确保动作的一致性,所有受试者都使用右侧磨牙区域以1Hz的频率(每秒1次)咀嚼,咀嚼 30 秒,休息30秒,交替进行。
在咀嚼前后,研究人员通过磁共振波谱成像(MRS)来测量受试者大脑前扣带回皮质(ACC)中的谷胱甘肽水平。这个脑区与注意力、认知控制和记忆密切相关。
此外,所有参与者还完成了一套标准化的认知测试(K-RBANS),其中包括瞬时记忆(immediate memory)、故事记忆(story memory)、注意力和语言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考察。
咀嚼前后大脑活动变化。(来源:原论文)
结果是木棒更胜一筹。咀嚼木棒的人大脑中的谷胱甘肽水平在咀嚼后显著上升,而咀嚼口香糖的人谷胱甘肽水平几乎没有变化。此外,在咀嚼木棒的参与者中,谷胱甘肽水平的上升与记忆测试成绩的提升(特别是瞬时记忆和故事记忆)显著相关。换句话说,嚼木棒似乎能让大脑更好地抵御氧化应激,同时也有助于提升记忆力。
嚼口香糖与嚼木棒对比(来源:原论文)
硬度差异?
至于为什么嚼木棒和口香糖会产生差异。研究人员推测,咀嚼较硬的材料需要更大的咀嚼力和肌肉参与度,这会带来更强的感觉刺激和神经反馈,从而增加脑血流量和代谢活性。
这种额外的刺激可能正是促进谷胱甘肽合成的原因。就像多运动可以锻炼肌肉一样,“更费力的咀嚼”也许就是给大脑的一次“小锻炼”。
当然,这项研究仍然有不少限制。比如受试者都是年轻人(20-30岁),因此结果未必适用于老年人,而老年人才是认知衰退的高风险群体。此外,研究样本量较小、研究中咀嚼时间较短、只检测了一个脑区,且未排除木棒和口香糖除硬度外其他差异因素的影响。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扩展到不同年龄段、不同脑区以及更多种类的食物,甚至要量化“咀嚼硬度”,找到最佳的“咀嚼负荷”。
但不论怎样,这是首次有科学证据表明,咀嚼硬物能提高人类大脑中的谷胱甘肽水平,并与记忆表现的改善相关。它提供了一种简单、自然、无副作用的提升大脑抗氧化能力的方法。毕竟,目前还没有可靠的药物能直接提高大脑中的谷胱甘肽水平。
当然,这并不是说大家都要去嚼木棒。现实生活中,我们的饮食已经包含许多不同硬度的食物,比如坚果、胡萝卜、苹果和玉米粒等等。未来的研究可能会进一步验证,这些天然的“硬食物”是否能带来类似的益处。
我们的大脑还是太复杂了,在最新一期《环球科学》杂志的专题报道“人类心世界”中,4篇干货满满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让我们认识了我们的大脑、思维和心理,帮助我们在这个分裂加剧的时代倾听自己、认识玩笑的起源、掌握梦境世界、了解成瘾问题新疗法……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自己。
参考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journals/systems-neuroscience/articles/10.3389/fnsys.2024.1489919/full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3964745/?utm_source=chatgpt.com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环球科学”。如需转载,请在“环球科学”后台回复“转载”,还可通过公众号菜单、发送邮件到newmedia@huanqiukexue.com与我们取得联系。相关内容禁止用于营销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