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典时代
1,Xperia Z
2013年一月份的美国 CES 展会上,汇集 1080P 屏幕、 IP57 级防尘防水、堆栈式图像传感器(Exmor RS)等全新硬件特性的 Xperia Z 高调问世。
其“双镜面”的机身设计,以及设计灵感源自高档手表的金属电源键,在那个年代可谓是极其惊艳的手机外观设计方案了——“大法”在设计方面的造诣从来不会让人失望。
另外,往后索尼旗舰最为人所称道的“存储卡拓展”特性,就是从这代开始的。而中框上那些为了实现防水功能而设计的橡胶塞盖,亦是源于此代。
2,Xperia Z1
2013年九月份的德国 IFA 展会上,索尼又发布了 One Sony 战略的首款旗舰——中框改为铝合金加复合材质的Z1。受益于全新的公司战略,这代旗舰可谓是集齐了索尼全部相关部门最新技术的力作。
例如影像方面就新增了单反部门高端定位的“G镜头”,影像部门的 BIONZ 影像处理器,以及半导体部门的顶级CIS产品IMX220。
屏幕方面则加入了电视部门的“TRILUMINOS”特丽魅彩移动显示技术和“X-Reality”迅锐图像处理引擎移动版,这两个技术的组合大幅提升了手机液晶屏幕的整体显示质量。
此外,这次的防尘防水还提升至 IP58 级别,单就防水能力来说已经是最高等级了。在“One Sony”战略的强力加持下,这代表现是索尼旗舰史上难得的高光时刻,或许称之为巅峰亦不为过。
3,Xperia Z2
2014年二月份的西班牙 MWC 大会上,索尼发布了Z1的终极“补强版”——运存升级为3G的Z2,也就是说大升级没有,只有针对前代一些不足之处的补充升级。
例如,这代的正面直接换上了在可视角度和色度表现两方面有着压倒性优势的 IPS 屏幕(液晶分子呈水平排列的一种面板技术),结合前代就具备的那两项索尼显示技术,这代屏幕显示效果有了质的飞跃。
另外,底部扬声器被移到了正面下方,呈细条状,和集成扬声器的听筒刚好组成配对,所以这代便是索尼旗舰标志性的“正面立体声双扬声器”设计之鼻祖。
4,Xperia Z3
还是熟悉的节奏,2014年九月份的德国 IFA 展会上,索尼的“Xperia Z”系列迅速迭新至第四代——这次终于支持 IP68 级防尘防水了(往后索尼旗舰的这项特性正源于此代)!
外形上,首先就是厚度的大变化——薄至7.3mm!且较前代机身更窄了一些,握持手感进一步提升。另外金属中框的一体性更强(去掉了聚碳酸酯包边),直连前后玻璃面板,且正面双扬声器由于腔体更大故改为了不贴边的条状设计。
这代屏幕由于使用了全新的 Live Color LED 背光模组,所以最高亮度达到了600nit!此外还使用了新的 Cool White 技术,使得在显示白色时更为纯粹。
(二)动荡时代
5,Xperia Z4 / Z5 Premium
2015年四月份,索尼在日本发布了新一代的旗舰手机 Z4,后来在国内上市时型号被改成了 Z3+,据说是因为“数字四”在中国语义里有不吉祥的意思(实际上确实变化不大)。
这次最大的变化就是正面双扬又改回了细长贴边设计,同时机身进一步变薄至6.9mm且电池容量因此而缩减,并取消了磁吸充电接口改为裸露的 MicroUSB 充电接口。
同年九月份的 IFA 展会上,索尼为了“炫技”直接发布了全球首款 4K 屏幕手机——Z5 Premium,这代的电源键首次集成了指纹识别功能(这个将成为未来索尼旗舰的标志性配置)。
这代的后置主摄传感器终于有了变化——升级为了全新的独享型号IMX300,其支持全新的“预测试混合自动对焦”,将反差式对焦和相位对焦相结合,使得对焦速度快至0.03秒!
6,Xperia X Perfomance / XZ
本来随着 One Sony 战略的推进,索尼移动所取得之进步是有目共睹的,结果到了2015年,在高通“火龙810”肆虐的大背景下,索尼手机遭遇了滑铁卢式的巨大挫折。
2015年过去后索尼手机正式被挤出了全球前十阵营,那年发布的“牙膏机型”和“炫技机型”直接全军覆没,口碑可谓是跌到了低谷。于是,2016年索尼开始改变策略,转而采用“不重销量重利润”的策略——全年过去后索尼移动部门终于扭亏为盈!
2016年依然发布了皆为1080P屏幕的两款旗舰产品,首先是二月份 MWC 大会上发布的 X Perfomance(“Z系列”寿终正寝)。这代的机身改为了金属后盖加塑料中框设计,同时将正面双扬又改成了不贴边的条状设计(往后该设计正式定型,没再折腾)。
后面九月份 IFA 大会上发布的 Xperia XZ,首次在后置影像模组中加入了激光对焦传感器和全光谱传感器,另外 Type-C 接口也是从这代开始配备的。
7,Xperia XZ Premium / XZ1
估计2016年的扭亏为盈让索尼又重新找回了自信,于是2017年二月份的MWC大会上,一代索尼经典旗舰 XZ Premium 问世,之前用来“炫技”的4K显示技术又得到了应用。
这代一改索尼连续两年艰难“挤牙膏”的操作,直接挤了管像样的牙膏。首先就是后置主摄传感器迎来了革命性的大换代,因为这次直接用上了最新的三层堆栈式技术——在像素层和电路层之间加入了 DRAM 层(容量高达1GB)。
在全新传感器技术的加持下,这代开始支持720P分辨率的960fps超级慢动作视频,同时还大幅提升了抓拍能力。其它硬件升级还有5.0蓝牙版本、4G运存以及骁龙835神U,不过这代的机身改为了玻璃背壳加“金属+塑料”中框设计。
还是一年“双旗舰”的策略,同年九月份的 IFA 展会上,索尼继续发布新旗舰。总体来看,XZ1就相当于 XZ Premium 的“金属背壳加塑料中框缩小版”,正面变成了1080P屏幕。
8,Xperia XZ2 / XZ2 Premium / XZ3
时间一晃到了2018年,二月份的 MWC 大会上,索尼按照以往的节奏发布了旗舰 XZ2。这次终于用回了玻璃后盖加金属中框设计——并因此得以首次支持无线充电功能。
但其后盖设计转向了圆润风,还将指纹识别改为了后置,金属中框的加入也让机身重量大幅上升,而且去掉了3.5mm耳机孔,非常不“索尼”!此外,这次还将超级慢动作视频升级为了1080P分辨率的960fps,且支持4K的HDR视频录制。
两个月后,索尼又发布了人送外号“索半斤”的 XZ2 Premium(机重高达236克)。这次除了标志性的4K屏幕外,还新增一颗黑白镜头从而首次搭载了后置双摄,并标配6G运存。
按照以往的节奏,索尼下半年是不会闲下来的,于是在八月尾的 IFA 展会上又发布了XZ3。这代首次用上了 OLED 屏幕(LG供货),而且还是2K分辨率,此外较XZ2就没啥大变化了。
通过索尼2017年和2018年的各种折腾动作可以看出,其各种推进策略皆收效甚微。所以2016年手机部门的扭亏为盈仅仅只是昙花一现,后面直接连亏了两年!而且营收持续大幅下滑,这就意味着全球市场份额持续大幅收缩。
本来小算盘是打得挺好的,主动缩减全球市场份额,用“降本增效”来换利润。结果一年之后马上被打脸——毕竟“规模效应”摆在那里,规模持续大幅缩小和“降本”可谓是背道而驰。
(三)涨价时代
9,Xperia 1
经受两年的“现实毒打”之后,索尼手机开始谋变,在2019年二月份的 MWC 大会上发布了全新的“带鱼屏”旗舰(21:9的屏幕比例),该机三个月后上市时世人才发现大法开始涨价了。
这代为了用上最好的 OLED 屏幕,索尼竟用自家图像传感器技术换到了三星的M8基材4K屏幕——官方称之为世界首款“4K HDR OLED”手机屏幕,这个屏幕素质在当时来说妥妥的业界顶级水平。
此外,这代的屏幕还加入了“大师色彩模式”和X1图像处理引擎,前者支持BT.2020色彩空间和10bit模拟色深,后者则是以往 X-Reality 迅锐引擎的升级版,整体色彩表现有了质的提升。
影像方面,升级也非常明显。首先后置主摄不仅首次支持光学防抖,还换上了全新的IMX445传感器——除了新增支持双核对焦外还将 DRAM 容量翻倍增至2GB!
此外,还新增了一颗超广角镜头和一颗支持光学防抖的2倍长焦镜头,焦段在那个年代来说已经非常齐全了。为了配套硬件端的跨越式升级,这次在软件层面加入了“CineAlta电影大师录像模式”和“21:9影片录制”,助力视频性能的释放。
令人惊喜的是,这代竟首次配备了大体积的 X 轴线性马达,但震感就......至于指纹识别,这代又回归了侧边电源键集成方案,可惜无线充电功能被阉割了。
10,Xperia 1 II
由于疫情影响,2020年二月份索尼在线上发布了超级神机“马克兔”。这次不光3.5mm耳机孔回来了,无线充电功能也重新配上了,同时还首次支持5G网络。
此外其搭载的是高通又一代神U骁龙865,并标配了12G的超大运存!同时内存还升级为了“LPDDR5+UFS3.0”组合,电池容量则大幅提升至4000毫安时。
屏幕方面,采用了一种 Motion Blur Reduction 技术——能通过算法减少图像延迟从而达到等效90Hz刷新率的效果,之所以不直接上高刷估计还是为续航考虑吧。
影像方面,后置主摄升级为IMX557大底(1/1.76英寸)传感器,其不仅具备业界最快的10ms读出速度——可以实现20fps的10bit采样连拍,还能实现4K/120fps的HDR视频录制!
这个视频录制性能可谓是极其强悍了,所以这款主摄传感器后面又连续搭载在两代索尼旗舰上。超广角镜头的传感器也升级了,不仅底明显变大还支持双核对焦;长焦镜头传感器没变化,仅改为支持3倍光学焦段。
另外,上述三摄这次还首次加入了蔡司镀膜工艺,在抗眩光性能方面有了质的提升。而且这代的后置影像模组还新增了一颗 TOF 深感镜头,“料”可以说是直接堆满了!当然,这代的价格又涨了。
11,Xperia 1 III
经过连续大幅涨价之后,索尼移动部门在2020年终于实现了盈利——“大法”的信仰加持果然好使!于是,2021年四月份,带着120Hz高刷屏幕的“马克岁”发布了。
由于前代各种“料”堆得太满了,所以这代整体没啥大升级。首先就是电池容量大幅提升至4500毫安时,有线快充功率升至30W,并首次支持无线反充。此外闪存升级为UFS3.1,后置影像模组的长焦镜头升级为双焦段潜望结构。
最后这个双焦潜望就是这代最大的亮点了,其可以实现3倍和4.4倍的光学焦段切换,还支持双核对焦,在业界可谓是独一份的存在!但是,这代搭载的“火龙888”无疑是最大污点。
12,Xperia Pro-I
信心依旧膨胀的大法,在2021年十月尾还发布了一款号称“微单手机”的顶级旗舰,并首次突破万元定价——价格直追同期512G版本的iPhone13 Pro Max!那么这款手机凭啥卖那么贵呢?
原来,其直接将黑卡7的同款一英寸传感器稍加魔改就塞进了手机里,并配备了拥有f/2.0和f/4.0双光圈值的两档可变光圈,同时主摄镜组还包含一枚蔡司非球面玻璃镜片。此外大法还为其定制了移动版 BIONZ X 影像处理器和前端LSI,以获得更好的暗光拍摄性能。
那么除了一英寸传感器的亮点之外,其还有啥特别之处?相较于同年发布的马克岁来说,在整体硬件方面两者重合度非常高,但令人尴尬的是Pro-I竟然阉割了双焦段潜望而改用2倍直立镜头!
更尴尬的是其虽然搭载一英寸传感器,但在实际应用中却仅裁切了约60%的画幅以供输出!虽然巨幅裁切搭配其源自相机端的3:2画幅比例,在视频录制方面可发挥巨大优势,但在“火龙888”的摧残下这个优点又被明显削弱了!最终结果就是草草收场,价格不断跳水。
13,Xperia 1 IV
2022年五月份,看似没啥大变化但实际有大升级的“马克佛”问世,例如电池容量再次大幅增至5000毫安时。不过前几代的大体积 X 轴马达这代没了,被换成了 Z 轴马达(结果官方依然厚脸皮称之为 X 轴)。
后置潜望镜头则升级为了“连续光学变焦”结构——可以在3.5倍到5倍之间无缝连续切换,这又是目前业界独一份的存在。另外,这代的后置竟然支持三镜头4K/120fps的HDR录像!在超级慢动作视频录制性能方面可谓傲视群雄了。
这代还有一大惊喜就是屏幕的全局最高亮度直接冲到了1000nit(照此推测可能为三星M10发光材料)!这个水平相较于前代直接提升了50%,户外实用指数飙升。但其搭载的“新火龙8 Gen1”,可谓是一大遗憾。
14,Xperia 1 V
发布于2023年五月份,这代的性能组合直接升级为“骁龙8 Gen2+UFS4.0+LPDDR5X”组合,终于不用再受“火龙”欺负了,同时系统也加入了一些本地化功能。
当然,这代最引人注目的黑科技还得是最新“双层晶体管像素堆叠式”技术加持的 Exmor T 主摄传感器IMX888。其将光电二极管和像素晶体管分离,分别放置在两层基片上,这样就能实现单独的优化,从而扩大动态范围和改善暗光噪点。
回到IMX888的参数上,1/1.35英寸的底相较于前代来说算是跨越式升级了——面积直接增大了68%!同时这代的后置三摄连拍速度升级为了30fps。得益于主摄传感器的巨大升级,这代直接将 TOF 镜头和全光谱传感器给去掉了。
其它升级方面,还有散热能力的提升,以及双扬声器驱动单元的升级,并加入了“S-Cinetone移动版”以提升录像质感。不过,呼吸灯砍了是啥意思?此外,这代又双叒叕涨价了。
(四)失落时代
15,Xperia 1 VI
谁能想到一向浓眉大眼的索大法,竟然在屏幕方面妥协到如此地步——2024年五月份发布的马克六直接躺平用了1080P屏幕!
同时还放弃了“带鱼屏”形态变宽了不少,这对于握持手感来说必然有所退步。当然这代的屏幕也并非一无是处,例如其终于用上了LTPO自适应高刷,同时显示亮度亦有明显提升。
而且在电池容量和充电功率没有变化的前提下,屏幕分辨率断崖式下跌再结合LTPO技术的引入,对于改善续航表现而言亦是有利改变。
处理器常规升级为骁龙8 Gen3,而且这代不再像前代一样内部位置都留了却不做散热——这次是真的上了一块VC均热板,当然面积并不大。
其它方面,诸如祖传的IP65/IP68级防尘防水、手抠式SIM卡槽、存储卡拓展、3.5mm耳机孔(音频电路还有升级)、侧边指纹识别、拍照按键等硬件特性全都继续沿用,基于祖传的“额头”和“下巴”还升级了前置双扬的声音表现。
最后的影像硬件部分,后置三摄的传感器全都没变,但这代的潜望长焦开始支持长焦微距功能,且连续光学变焦的范围向上拓展至170mm!
16,Xperia 1 VII
大法估计对马克六也是没什么信心,所以自从发布之后就一直没有推出国行版本,到了2025年五月份发布最新的马克七之后亦是没有国行的消息,“小而美”的中国之旅算是彻底走到头了。
那么这代除了处理器常规迭代至骁龙8 Elite之外,还有啥硬件升级呢?首先最明显的就是超广角镜头,其不仅搭载了跨越式升级的1/1.56英寸传感器,还将镜头光圈拓展至f/2.0,从而获得了较前代有着147%的巨幅进光量加成!
接着就是新增了后置光线感应器,并采用镀金音频插孔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传输损耗,然后......就没有了。发布后不久国外还出现新机大批量变砖的事故,索尼移动往后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