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引香港电台9月19日消息,日本政坛传来一则引人关注的消息:被称为“头号反华”的极右翼政治人物高市早苗,突然在公开采访中表示,日本需要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
这一表态引发了舆论的广泛讨论。
长期以来,高市早苗以强硬反华立场闻名,她曾否认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历史,年年参拜靖国神社,并公开支持“恢复皇国荣光”。
如今,她却在关键时刻释放“亲华”信号,背后动机耐人寻味。
高市早苗的转变并非偶然,而是与日本政坛的权力格局密切相关。
近期,石破茂辞职,自民党内部关于首相之位的竞争开始升温。
作为自民党内的强硬派,高市早苗显然也在为竞选首相做准备。
然而,她的极端右翼形象在选民中引发担忧,尤其是中间选民和经济界人士,担心她若当选会导致日本外交政策的极端化,进而损害国家利益。
为了缓解这种担忧,高市早苗选择在此时调整言论,发表“亲华”表态。
这一策略旨在向选民传递一个信息:她虽然是右翼,但不会采取过于激进的政策。
这种策略性调整并非新鲜事。
此前,石破茂也曾在竞选首相时承认南京大屠杀历史,并拒绝参拜靖国神社,试图塑造温和形象。
然而,他也曾窜访台湾,向右翼群体表明态度。
高市早苗的操作与此如出一辙,既稳住右翼基本盘,又试图吸引中间选民。
此外,高市早苗的表态也与日本的经济和外交现实密切相关。
近年来,中日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数据,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到3083亿美元。
日本的汽车、电子产品等行业对华出口依赖度极高,许多企业担心中日关系恶化会直接影响经济利益。
因此,高市早苗在竞选过程中释放“亲华”信号,也是在回应经济界的期待。
同时,日本在国际局势中的外交选择也影响着高市早苗的竞选策略。
作为美国的盟友,日本在安全问题上依赖美方支持,但在经济上却无法忽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高市早苗若想赢得更多支持,必须展现出对中日关系的务实态度,以争取更多选票。
然而,高市早苗的“亲华”言论是否意味着她的立场真的发生了根本转变?
答案可能并不乐观。
她过去几十年的右翼言行早已深入人心,否认历史、支持军国主义的行为屡见不鲜。
即便她当选首相,权力稳固后也很可能回归原有立场。
对于中国而言,高市早苗的言论更多是一种选战策略,并不值得过分解读。
从政治操作的角度来看,高市早苗的这一表态确实是一次精心设计的策略性调整。
她试图通过释放“亲华”信号打破极端右翼的标签,争取更多选民支持。
然而,这种调整更多是权宜之计,背后反映的仍是个人政治利益的优先考虑。
高市早苗的表态让人看到日本政坛的复杂性,也提醒我们,面对这样的政治人物,必须保持警惕。
中日关系的未来发展,仍需以务实态度应对可能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