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特朗普的执政风格,翻来覆去是绕不开的标签,一些事情今天刚定了调,明天就可能改主意,让不少国家和企业跟着晕头转向。而最近,伊朗的恰巴哈尔港,就成了这种政策摇摆的最新靶子。
2018年时,特朗普政府主动给这个港口的运营开了绿灯,发了一份制裁豁免令;如今,风向说变就变了,特朗普为施压伊朗,决定将这份豁免收回去,并且在九月底就要生效。
(恰巴哈尔港)
美方还特意强调,一旦撤销生效,那么经营恰巴哈尔港或者从事相关活动的人员,也要受到相应的制裁。
对于美国而言,这一来一回就是改个文件而已,但对伊朗以及印度来说,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
恰巴哈尔港对伊朗来说,是波斯湾边上的生命线之一,靠着它,伊朗能更方便地和周边国家做贸易,把石油、矿产运出去,也能接收来自中亚、南亚的货物。2018年特朗普政府给豁免时,不少企业瞅着机会,开始和伊朗谈合作,想借着港口做买卖,印度就是其中之一。
在去年5月份,印度就正式和伊朗达成了合作协议,两国签署了一份为期十年的港口开发和运营合同,按照合同约定,印度总投资额度为3.7亿美元,其中1.2亿美元用于港口设备,2.5亿美元用于港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印度对觊觎这个港口,其实并不是这一两年的事情,早在2003年的时候,印方就提出要开发恰巴哈尔港了,2016年,双方签署了初步的开发合作协议。其之所以盯上这里,是因为将该地视为了和中国进行地缘战略博弈的关键支点。
恰巴哈尔港距离中国和巴基斯坦合作开发的瓜达尔港仅约100公里。如此近的距离使得印度希望借此直接对冲瓜达尔港的影响力,打破中国可能通过瓜达尔港获得的战略优势,并削弱巴基斯坦的地缘经济价值。
(莫迪和特朗普)
再加上印巴关系长期紧张,导致印度无法通过巴基斯坦的陆路,与阿富汗和中亚地区进行贸易。而这个恰巴哈尔港,就为印度提供了一条绕过巴基斯坦、直接通过海路连接伊朗,再经由陆路通往阿富汗和中亚各国的替代性贸易路线。这将有助于印度增强与中亚地区的经济联系,并拓展其地区影响力。
最后,恰巴哈尔港也是国际南北运输走廊的关键节点之一。印度希望通过开发和运营该港口,提升自身在这一贯穿欧亚大陆的运输网络中的重要性,并与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特别是中巴经济走廊形成竞争态势。
然而美国这一手操作,直接让印度忙活了好多年的计划落了空,原本想靠着恰巴哈尔港跟中国较劲,现在更是难如登天。
按照美国的《伊朗制裁法案》,一旦撤销对恰巴哈尔港的豁免,只要是和这个港口沾边的生意,不管是买设备、算钱结账,还是搞运输物流,都可能被美国认定为“帮伊朗躲制裁”,印度的企业也会跟着受罚。
就拿负责运营恰巴哈尔港码头的印度港口全球公司来说,它在美国的资产可能会被冻结,美元账户会被封死,甚至可能被拉进美国的“黑名单”,以后想跟国际上的银行打交道都没门。除此之外,印度原本打算给港口建设提供2.5亿美元的贷款支持,要是这笔钱涉及到国际银行参与,在美国的压力下,这笔贷款也可能被迫停掉。
钱被这么一卡,港口项目的资金链直接就断了,印度之前计划好的3.7亿美元投资,大概率要打水漂。
(瓜达尔港)
更让印度头疼的是,想靠这个港口制衡中国,现在也成了泡影。美国一搞制裁,印度在这一地区的存在感会大大削弱,反而让中国的瓜达尔港显得更有优势。要知道,瓜达尔港现在一年能处理1000万吨货物,还打算扩建到5000万吨;而恰巴哈尔港目前一年才处理850万吨,受制裁影响,这个数字可能还会往下掉。
从更深层的角度看,美国这次撤豁免,说白了就是拿制裁当筹码,逼着印度在俄乌冲突、南海问题这些事上跟着自己的节奏走。印度原本想在美、俄、伊这几个大国之间保持独立,可现在被制裁这么一逼,只能被迫选边站。
要是印度向美国妥协,就会伤了和伊朗的关系,同时印度在金砖国家、上合组织这些国际圈子里的话语权也会变弱;可要是印度硬扛着,继续和伊朗合作,美国可能会在卖武器技术、支持印度进联合国安理会这些事上报复它。
总之,美国这一纸制裁令,就像突然掐断了恰巴哈尔港的“氧气”,让印度的全盘计划几乎窒息。最终印度发现,自己投入的巨资可能血本无归,精心设计的战略遭遇重挫,还在外交上陷入了“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境地。
而这个恰巴哈尔港项目,也从一个承载着大国梦想的战略资产,瞬间变成了一个烫手山芋,生动体现了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无奈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