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 the US may have to sue for economic peace with China
华盛顿有充分动机与北京合作而非冒险对抗。
在人类有史以来设计出的最复杂机器内部,一束激光每秒轰击锡滴五万次,产生比太阳表面高40倍的温度。这只是先进半导体生产流程中的一个环节。
这台近乎科幻小说的装置由荷兰ASML公司制造,极度依赖美国研发的技术,已成为中西技术差距的象征。然而中国几乎已经迎头赶上。
芯片制造商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中国在研发此类尖端设备方面仅"落后纳秒级"。这一判断对正在进行的中美贸易谈判具有重大影响。
因此,尽管白宫和国会山时常传出好战言论,但若双方达成务实协议也不必惊讶。
中美实力现已趋于均衡,特朗普政府或许会意识到,在先进技术等领域寻求合作途径比硬碰硬更为明智。
用军事术语形容经济竞争:华盛顿正丧失"升级主导权",意味着其难以再随意胁迫北京。
中国不仅具备承受美国关税制裁的韧性——这得益于数十年追求核心技术自主的产业政策积累,更拥有反击实力:当稀土磁体(从汽车到导弹的关键材料)供应被切断后,特朗普总统很快就在"解放日"关税攻势后重返与中国的谈判桌。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中国科技巨头华为如今凭借自研芯片的智能手机与苹果正面竞争;早熟的中国初创企业深度求索推出了Deepseek;电动车巨头比亚迪在欧洲等中立市场的销量已超越特斯拉。
这些"中国制造"产品——隐形战机、人形机器人、卫星——或许并非总是最顶尖的,但已足够出色。这标志着一个临界点的到来。
华盛顿有充分动机与北京合作而非冒险对抗。
在某些技术领域,中国不仅迎头赶上,更领先到美国可能永远无法竞争的地步。彭博社报道称,最近组团考察中国工厂并与初创企业创始人交流的美国风投们,被中国的技术进步所震撼, 以至于他们认为西方关键领域已失去投资价值 。
Extantia Capital合伙人亚伊尔·雷姆认为电池领域已是"游戏终结"。福特CEO吉姆·法利则看到中国在电动车领域"完全碾压"特斯拉、通用和福特。
特朗普已展现出务实的一面,促成了让TikTok继续在美国运营的交易。为此,他不得不无视国会法案、撇开两党对华鹰派人士的反对,并打消有关国家安全的顾虑。
目前市场流传消息称最终达成的许可协议中,TikTok的中方所有者保留了至关重要的算法所有权,而美国投资者团队负责运营管理。
美国制药公司广泛采用许可模式,以获取如今从中国实验室涌现的癌症疗法。福特汽车甚至计划在密歇根州在建工厂中,从中国电池巨头宁德时代获取技术许可。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正是中国当年从美国获取大量技术的转让作为发展基底,最终导致美国多个产业被掏空。如今美国若以技术转让作为在华投资的条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失为一记妙招。
分歧空间
我在华盛顿交谈的一些贸易专家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即便特朗普决定敞开大门,也难以扭转中国对美投资的冷却趋势。
在美中资企业面临重重阻碍。多个州限制中国人购置土地房产,各地社区纷纷抵制当地的中资工厂——即便他们亟需这些就业岗位。弗吉尼亚州州长格伦·扬金明确表示不欢迎宁德时代,称其是"中国的门面"。
此外当然还存在国家安全考量。如果未来战争是电池驱动的无人机时代,美国就不能在电池技术上依赖中国。半导体领域亦是如此。对这些产品征收关税,同时实施产业政策以提升本土产能,这种做法合乎逻辑。
此外,特朗普有充分理由拯救TikTok:这款应用曾助他赢得大选。而对于中国领先的绿色能源技术领域,他的态度则冷淡得多。
中国是否会允许本国技术流向太平洋彼岸的主要地缘政治对手,也并非已成定局。这并不排除中美可能达成一项更广泛的贸易协议,其中包括中国在美投资的内容。
但这确实意味着,对中国企业的接纳将是有选择性的。而且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艰苦谈判。但对美国而言,这或许已是别无选择的出路。
美国外交政策专家哈尔·布兰兹撰文指出大国竞争本质上是科技之争 。他认为美国虽仍保持领先(例如他援引美国官员说法称其在先进AI模型领域领先两年),但这种优势地位"岌岌可危"。
布兰兹似乎认为美国有多种手段可以延缓中国的发展步伐。他指责特朗普"掏空"了可能实现这一目标的政策,尤其批评特朗普搁置加强对美设计半导体出口管制的决定。
在他看来,这一举动无异于投降。
刊载:信号灯 | semafor
作者:安迪·布朗,普利策奖得主,在亚洲工作35年,曾担任《华尔街日报》中国区编辑、高级记者和专栏作家。
https://www.semafor.com/article/10/02/2025/why-the-us-may-have-to-sue-for-economic-peace-with-china
编译:24时观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