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销售业绩代表的是一家房企当下的江湖座次,那么新增土地储备情况则代表的是一家房企接下来的潜力。
特别是在当前的地产行业大环境之下,当大多数房企暂缓拿地的情况之下,能够在土地市场出手拿地也是一家房企手中现金流充裕性的体现。
在刚刚结束的9月份,西安土地市场有惊喜,也有遗憾。
惊喜的是出手拿地的房企既有大牌房企,也有本土小型房企;遗憾的是,热点板块团结片区、幸福林带片区在9月份均出现了土地流拍。
那么,如果把时间周期拉长到今年前9个月,哪些房企在西安拿地金额较高?大牌房企拿地的热点区域又在哪些板块?这将是地产房剑要为大家揭晓的。
01
5家房企前9月拿地金额“20亿+”
根据地产房剑统计,2025年1-9月在西安拿地金额位居前10的房企分别为:绿城、保利、招商、地建嘉信、天地源、邦泰、华润、龙翔、信达、陕西卓逸房地产。
其中,绿城以45.9亿元的拿地金额继续位居榜首,并且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与1-8月拿地金额TOP10名单相比,天地源、龙翔新进入前10。
天地源9月份斥资20.15亿元在高新区丝路软件城拿地125亩,直接杀入今年前9个月西安房企拿地金额TOP5,这也是时隔1年半天地源再次在西安土地市场出手摘得住宅地块。
龙翔9月份则斥资11.528亿元在未央团结片区拿地99亩,项目案名为龙翔未央和鸣,这个项目与绿城绿汀芳菲、保亿润园扎堆。
招商蛇口9月份也有出手在团结片区拿地,但地块没有与绿城、保亿、龙翔扎堆,而是在凤城五路上。凭借9月份的拿地,招商蛇口今年前9个月在西安拿地金额已经超过23亿元,位居西安房企拿地金额第三。
整体来看,今年前9个月西安房企拿地金额TOP10中,5家为央企或者具有央企背景的房企、2家为具有西安本土国企背景的房企(天地源、地建嘉信),民营房企则有3家。
今年前9个月西安房企销售额TOP10房企中,除了大悦城控股、龙湖、万科之外,其余7家房企今年均有出手在西安拿地。
从各大房企拿地的热点片区来看,除了传统热门板块浐灞国际港之外,未央团结片区、新城幸福林带片区跻身今年西安土地市场热点板块。
其中,绿城、保亿、龙翔、招商蛇口在未央团结片区有出手拿地,中国金茂&贝号家、陕建九建、汇兴匠作则在幸福林带片区有出手拿地。
团结片区、幸福林带片区,也是目前西安主城区重点城市更新区域,已经兑现的地铁、商业、公园、学校等配套,使得这两大片区吸引各大房企关注的同时,也吸引着购房者关注。
02
11宗“万元地”、6宗溢价成交
今年前9个月,西安土地市场所成交的地块依然是以底价成交为主,溢价成交的地块仅有6宗。
其中,有3宗溢价成交地块位于港务区,曲江CCBD、幸福林带片区、航天基地则分别有1宗小幅溢价成交的地块。
在溢价成交的地块中,溢价率最高的是今年6月份绿城以21.54%的溢价率摘得西安奥体中心南侧46.271亩地块,也就是待正式亮相的绿城桂冠東方。
在楼面地价方面,今年前9个月西安共计诞生了11宗“万元地”,高新、曲江、浐灞国际港瓜分了这11宗“万元地”。其中,高新区有5宗、曲江有2宗、浐灞国际港有3宗。
11宗“万元地”,绿城贡献了3宗、邦泰贡献了2宗,招商、华润、天地源等另外6家房企各贡献了1宗。
楼面地价最高的地块是中铁置业5月份摘得的QJ8-9-37地块,楼面地价13935元/㎡。这块地的楼面地价比较高,主要是由于其容积率比较低,容积率只有1.7,中铁置业在中铁云岫曲江这个项目中规划约189㎡、248㎡、289㎡的纯洋房四代住宅社区。
在单宗地块总价方面,今年前9个月西安诞生了2宗“20亿+”地块,一宗是地建嘉信21.13亿元摘得的高新CID139.822亩地块、一宗是天地源在9月份刚刚以20.15亿元摘得的高新丝路软件城125.377亩地块。
当然,上述这些数据都只是今年前9个月的数据,在今年四季度随着一些热门地块的继续供应、摘地,不管是房企拿地金额TOP10,还是楼面地价TOP10,单宗地块地价TOP10,都将发生比较大的变化。
例如:10月底将摘地的青龙寺片区122.606亩地块,挂牌起始价高达23.411亿元,这块地一旦成交,将成为2025年西安最新的单宗地块总价“地王”!
还有杜城城改地块约86亩,挂牌起始价也达到了14.433亿元;曲江南三环边的2宗地块,合计挂牌起始价格也在14亿元以上;还有常宁新区111亩地块,挂牌起始价11.5亿元起。
站在全国层面来讲,今年前9个月拿地金额位居前列的依然以央企、地方平台公司为主,TOP20中民企仅有滨江。另一家拿地较猛的民企邦泰,今年前9个月拿地金额则位居中国房企第21名、民企第2名,拿地面积位居中国房企第6、民企第1!
有意思的是,一些做传统制造业的企业今年前9个月拿地金额则杀入中国房企TOP100!例如:伟星、得力。
今年,西安市场上其实也出现了一些陌生面孔的民营房企出手拿地。这些企业,有的是拥有陕北资本背景,有的实际上之前在西安有过个别项目开发,如今又开始在市场抄底拿地。
地产行业就是这样,有人逐步退出,就有人新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