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 200亿砸向北上广!外资狂买核心区酒店:陆家嘴外滩成香饽饽

    发布时间: 2025-10-06 19:02首页:主页 > 产业 > 阅读()

    曾经门可罗雀的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如今在韩国资本手中变身“海合安苏州阳澄半岛乐园”,暑期试运营期间接待游客超35万人次。

    这一转变背后,是国际资本对中国文旅地产的精准抄底。

    全球资产管理巨头施罗德资本与浙江西子国际联手设立30亿元地产基金,专注长三角核心城市优质写字楼及消费类基础设施。

    韩国安博凯投资基金收购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将其融入已在中国运营的五地主题公园网络。

    美国汉斯集团、淡马锡等外资机构也纷纷在中国完成私募基金备案。

    外资似乎正在悄然布局中国酒旅与商业地产市场。

    当国内房地产企业还在艰难去杠杆之时,国际资本却开始逆流而上。

    2025年上半年,外资净增持中国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扭转了过去两年净减持的趋势。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政策环境的改变。

    今年6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删除了外资结汇资金不得购买“非自用住宅性质房产”的条款。

    这一政策调整意味着,外资现在可以合法投资酒店、商铺和写字楼等非自住类房产,打破了存在近20年的限制。

    商业地产市场已经呈现出一些积极信号。戴德梁行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北京写字楼市场租金降幅持续收窄,空置率有所下降。

    一线城市商业地产市场正在逐步企稳,为外资布局提供了底气。

    外资并非盲目扫货,而是采取了精准的策略。

    以安博凯为例,该基金专门寻找那些因财务危机或管理不善陷入困境,但拥有优质核心业务或资产的项目。

    安博凯收购的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就是典型案例。

    这个占地690亩的项目位于阳澄湖半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核心区,虽然因经营问题陷入困境,但占据着不可复制的区位优势。

    国际资本在中国酒旅市场的操作,远不止简单的“买买买”,而是一套完整的价值发现与提升流程。

    安博凯的模式是“低价收购+运营改造+价值提升”的组合拳。

    接手苏州项目后,安博凯旗下海合安文旅投入超1亿元推出三大核心产品:

    国内最大的奶龙IP亲子主题区、以苏州科举文化为内核的《状元归来》实景沉浸秀,以及“阳澄星光夜”夜经济体系。

    这些改造举措直指当前文旅消费的核心需求:主题化、沉浸式和全时运营。

    结果令人印象深刻:2025年暑期试运营期间,该项目接待客流超过35万人次,单日最高接待量突破2万人,收入同比增长68%,成为抖音平台暑期全国热门旅游景区之一。

    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资本更密集的商业地产领域。

    施罗德资本与西子国际的合作模式颇具代表性:双方共同筛选核心稳定型及具备改造升级潜力的高质量项目,通过专业运营提升资产价值。

    上海静徕坊项目就是典型案例。

    施罗德资本2019年收购该项目后进行了全面翻新改造,将其品质提升至卓越办公标准。

    尽管后来施罗德账面亏损退出,但租金收益实际上提升了30%。

    这种运营提升的能力,正是外资在看似低迷的市场中获取回报的关键。

    外资在中国酒旅和商业地产市场的布局,呈现出明显的地域集中性,长三角地区成为外资最关注的热点区域。

    施罗德资本与西子国际合作的30亿元基金,明确专注于上海、杭州、南京等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优质写字楼和消费类基础设施。

    安博凯收购的苏州项目,与上海迪士尼共享地铁11号线两端,可有效辐射长三角高净值客群,适合打造“微度假”目的地。

    为什么外资如此青睐长三角?

    这一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消费市场旺盛,高净值人群集中,为高端文旅项目和商业地产提供了稳定的客源和现金流。

    除了长三角,大湾区也是外资重点布局的区域。

    太古地产在广州同时推进两个太古里项目,显示出对华南市场的信心。

    外资在中国的布局逻辑已经非常清晰:紧盯核心城市群的核心资产,特别是那些因短期困难被低估的优质物业。

    外资大举进入中国酒旅市场,是短期抄底还是长期布局?

    这一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从安博凯的过往案例来看,该基金曾于2009年联合高盛投资日本大阪环球影城项目。

    持有多年来,在其管理下,大阪环球影城客流量从一年750万人次攀升到1500万人次。

    2017年,安博凯和高盛将股份出售,获得了超过3倍的丰厚回报。

    这一案例揭示了国际私募基金的典型退出策略:低价收购困境资产,通过专业运营提升价值,最终通过上市或出售实现退出。

    但这并不意味着外资只追求短期财务回报。

    相反,一些外资企业选择了长期深耕中国市场的策略。

    太古地产在中国内地已开业7个项目,未来几年还将有6个项目陆续面市。

    恒隆地产在中国内地运营着10个恒隆广场项目,分布在从上海到昆明等多个核心城市。

    这些企业更注重长期稳定的现金流回报,而非短期资产价格波动。

    外资看好的是中国消费市场的长期增长潜力。

    随着中产阶级规模不断扩大,消费升级趋势持续,文旅消费和商业地产需求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这些项目不再局限于传统商业地产,而是扩展到文旅度假、文化体验等更广泛的消费领域。

    随着中国消费市场持续升级,外资在中国酒旅地产领域的布局可能会进一步深化和多元化。

    面对国际资本的积极布局,国内企业也在加快转型步伐。

    从单纯开发销售向运营管理转变,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成为中国酒旅地产企业的必然选择。

    这场中外大战,究竟谁能站到最后?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2768911 官方微信:jiuricaijing 服务热线:4008-121-221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5 九日财经 版权所有 公司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桂园街道宝安南路蔡屋围发展大厦2302室 粤ICP备2025475172号-1 XMl地图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