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38硬刚美国:中国商务部双拳出击,启动反倾销+反歧视调查,美国企业或遭市场重创。
9月13日,中国商务部接连发布两份公告,宣布对美国模拟芯片启动反倾销调查,并对美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的歧视性措施展开调查。这一深夜动作迅速引发国际关注。深夜发文的时间选择本身就是一个信号,表明中国在经贸领域将有大动作。这次中方的“组合拳”,既是对美国近期拉拢37国围堵中国的强硬回击,也是对中美经贸谈判缺乏诚意的明确表态。
两份公告直指美国在芯片领域的“双重玩法”。第一份公告针对美国模拟芯片的低价倾销行为。美国企业通过压低价格抢占市场,试图挤垮中国本土芯片企业,最终形成垄断。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市场公平,也威胁到中国芯片产业的生存权。第二份公告则反击美国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歧视性措施。近年来,美国通过出口管制、技术封锁和制裁清单等手段,试图遏制中国在高端芯片领域的发展。这种单边主义行为不仅违反国际贸易规则,还严重干扰全球供应链的稳定。两份公告同步发布,形成了针对美国经贸打压的精准反制。
中方选择此时出手,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决策。就在公告发布前几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刚刚拉拢37个国家,试图形成针对中国的经贸围堵联盟。然而,这种“群殴”策略看似声势浩大,实则暗藏破绽。以欧盟为例,德国的宝马、大众等车企对中国市场依赖极高。美国的施压不仅难以形成真正的统一战线,反而可能激化盟友内部的矛盾。此外,原定于9月14日在马德里举行的中美经贸谈判,本应是缓解双方关系的重要契机,但美国却在谈判前夕将13家中国企业列入限制清单。这种“边谈边打”的行为,显然缺乏诚意。商务部的公告不仅是对美国行为的反击,更是对谈判规则的捍卫。
中国在“1对38”的局面下敢于硬刚美国,背后有着充足的底气。首先,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国,美国超过一半的模拟芯片出口到中国市场。如果中国采取限制措施,美国芯片企业将面临严重的市场萎缩,甚至导致工厂减产、工人失业。其次,中国的反倾销和反歧视调查完全遵循国际规则,而美国的单边制裁却频频违反国际法,这使中国在国际舆论中占据道义高地。最后,近年来中国芯片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此次反制提供了产业底气。尽管在高端芯片领域仍需追赶,但在中低端芯片领域,中国企业已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商务部的深夜公告不仅是对美国经贸施压的反击,更是对国际经贸规则的一次捍卫。中国的态度很明确:愿意合作,但绝不妥协。如果美国继续坚持单边主义的老路,谈判破裂的可能性将大幅增加。而中国,已经做好了应对一切挑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