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人收入更见得了光,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不给大区经理好处、不跟对方处好关系,很可能就会被多压库存。”这是《车圈纪事》交谈的多位亏损车圈经销商一致的抱怨。而这种寻租、吃回扣现象,并不只存在于大区经理队伍中,这些年车圈日子普遍不好过,贪腐之风是否也随着有所收敛?
不给“好处”就会“被整”
“之前的区域经理每次来的时候,我都给两三千打发他,现在的区域经理和大区经理我从没打发过他们,大区经理暗示我:你得资源置换。我也当没听懂,之后他们就一直针对我。”李泽平,一位J品牌经销商带着愤慨语气对《车圈纪事》埋怨道。
在李泽平看来,这些针对包括要求他扩编人员,懂车帝、汽车之家、易车网三网全开,而他的门店每月销量也不过五六辆,但很长一段时间库存车都达到50辆。如今,他已亏损多年,处在退网边缘。
另一J品牌中部某省经销商叶尚龙也对《车圈纪事》称,经销商如果人比较老实,不能让大区经理捞到好处,就会被压更多库存,还要被以各种理由“挨整”,被整的经销商要么退网、要么躺平、要么学会变通,不再遵循以前坚持的原则。
随着车市下行,如今卖车早已成了亏本买卖,经销商只能靠厂商给的返利来弥补卖车的亏损,若是提车任务没完成,定期的返利就会拿不到。经销商们早已从过去的找关系进车,变为为了能被少安排提车任务,和大区经理处好关系。
而大区经理能在总部指示情况下,对单个4S店做30%左右提车任务的调整,在这些经销商看来,这30%足以决定某个经销商生死。“和大区经理处不好关系,很可能就被要求提更多车,被库存压死。“
叶尚龙所在中部某省已是J品牌销量靠前省份,据他判断,该省只有两三家经销商能够盈利,而这两三家提车任务并不重,很可能和大区经理存在利益勾兑。
“靠车吃车”做派仍在
J品牌是某地方国企H集团下自主品牌,一位J品牌前区域经理对《车圈纪事》说,他在J品牌任职期间,主机厂对新加盟经销商装修时要求指定的规格或代理商,如摄像头必须是某个品牌,瓷砖规格要60*60几百块一平方,椅子价格也偏贵。民营阵营C品牌采购某个物件可能要80元,J品牌就需要300元。
叶尚龙透露,一些经销商和领导关系好,领导就能联系厂商,找几十块一平方的替代品,代替上百块一平方的瓷砖,最后也能通过验收。他了解一家J品牌4S店比他的店大一半,但是装修成本只有他家的五分之一,此种情形,难免让人怀疑各种环节有人会吃到回扣。
不过,在行业下行的大环境下,很多主机厂对加盟经销商都降低了装修要求,当中人员吃到回扣空间也大大缩减,J品牌是否也采取相应做法,直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上述J品牌前区域经理吐槽,H集团代理商或供应商的层级太多,过去市场好的时候,预算也丰厚,大家都能分到钱,“靠车吃车”很严重。
但如今市场环境不好,这种机制的弊端就更多暴露出来,包括J品牌在内的很多国资背景汽车品牌,仍通过区域广告代理来对4S店营销活动提供费用支持,这一中间机构被很多经销商认为“存在没什么用”,很有可能是因为“关系好”才获得这一身份。
如今,C品牌等民营汽车品牌已取消区域广告代理制度,改为主机厂对单店直接提供宣传费用支持,更好的节省了宣传成本,但机制相对僵化的国企还暂未有所行动。
贪腐之风遍及车圈
亏损近千万的李泽平,对于H集团的人事任命有所不满,过去李泽平也曾和对接的区域经理不和,后来这位区域经理被辞退,如今的李泽平看来,这位被迫离职的区域经理只是“脾气臭”、“人比较清高”,但还是有眼光有能力。“在H集团,我知道被辞退都是些有能力的,被提拔的反而是些会捞钱,会向上管理的人”。
某合资品牌也曾有过大区经理对经销商直言,可以帮忙争取某笔返利,但是得拿到之后,给他10%返点,该经销商对《车圈纪事》吐槽起此事时愤懑不已,对该合资品牌扣上“上上下下都在贪”的帽子。
李泽平说,后悔当初没有去做C品牌经销商,C品牌虽然这几年销量下滑,但是单车利润很高,成本控制较好。据他了解,C品牌区域经理即便与经销商吃顿饭都很谨慎,若去开C品牌4S店,可能不需要太过费劲心思“打发”区域经理。
但民营企业也并非贪腐“净土”,即便C品牌也曾出现管营销的一把手贪腐,女下属成其“小三”、“小四”,后来该营销老总不知消息,据说已被董事长“送了进去”。
某新势力品牌,跳槽来的女总裁狠抓供应链,大力整治贪腐,一位曾经驻厂的乙方人员说,一年多过去之后,他当时接触的很多该品牌中层都不在了。
只不过,这些新势力品牌、民营品牌当家人更有维护公司利益、守好自家钱袋子意识,对贪腐的防范考虑更为细致。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对《车圈纪事》愤慨道出如此多发生在自己身上不公遭遇,无论也叶尚龙还是李泽平都暂不愿意实名透露消息源。在《车圈纪事》发出的多篇单一品牌存在的大区经理利益输送、承诺返利不兑付文章中,点赞数量远大于转发数量,在网经销商大多不敢公开与这主机厂叫板。
经销商、供应商们大多对媒体失语,车圈贪腐还有多少水面以下从未被曝光的事,外界难以知道。不过,贪腐也并不只存在于车圈,如何让每个人的收入更见的了光,让行业乃至个人的收入更规范,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文中李泽平、叶尚龙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