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小妙招是真的很灵,让人惊喜;但有些……纯属惊吓。
试过一次就知道,下面这些所谓的“妙招”多半是“昏招”。
与其上当,不如走传统路子,笨笨的,很安心。
1、洗衣液替代蓝泡泡
近来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不少精打细算的网友,在日用品消费降级的大环境下,开始尝试用洗衣液替代蓝泡泡洁厕。
原理上似乎说得通,都是清洁剂,都能去污除渍,价格还更划算。
于是就兴冲冲地实践起来,满心期待地等着“平替奇迹”的发生……
结果?呵呵。
马桶水是流动的啊!洗衣液遇水疯狂起泡,短短的时间,小妙招就变成吐泡泡灾难。
原本只想省个块儿八毛,最后却不得不清理半个卫生间,水费翻倍。这波,血亏!
正确节省方法:
自制一个蓝泡泡缓释瓶——在瓶身中段开个窗口,控制溶解的速度,也能节省一点。
生活需要巧思,但不必硬刚物理定律,如果清洁剂真能随便共用,早就有网友跳出来说洁厕灵是智商税啦。
2、微波炉奶茶
自制奶茶的风,终究还是刮进了微波炉。
茶包+牛奶,微波炉叮2分钟,和泡面一样无脑便捷,号称“懒人奶茶之光”。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泼辣:
牛奶假沸,茶叶也随之溅出挂在杯壁上,茶是茶,奶是奶……
而翻车现场的根源,是微波炉的加热原理:微波炉是靠水分子振动产热的,而牛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会阻碍传热,导致局部过热“假沸”,而实际整体并未均匀受热。
更灾难的是燕麦牛奶,植物蛋白在高温下更易变性成膜,导致泡沫层更厚,因此溢出风险比动物牛奶更高。
正确做法:
还是要把茶和奶分开,先加糖、茶和水去微波炉里高火叮2分钟,再加入纯牛奶。
牛奶可以单独加热,但最多几十秒,像前面那样和茶一起长时间加热,成功率会很低。
其实不用着急呀,奶茶本来就是一件享受的事,就慢慢泡呗,更何况茶包也需要浸泡一会才能析出风味。
3、微波炉卡美罗焦糖
同样,用微波炉复刻卡美罗焦糖的方法,也流传的热热闹闹。
告诉你的是,“糖和水2:1的比例,加一点点小苏打,高火2分钟,美味就能轻松拿捏。”
没有告诉你的是,拿出来搅的时候盘子会炸!因为焦糖中心点已经很热了,盘子却会迅速冷却。
熬糖需要的是稳定、均匀的外部热源,这个方法从根本上就错了。
还有人用不锈钢小锅在灶上加热,明火倒是对了,但容器又错了,都已经不嫌麻烦开火了,怎么就不能直接用个陶瓷材质的呢!
不锈钢锅底薄,易糊,糊了就非常难洗,得不偿失啊。
正确做法:
要么用空气炸锅纸放在木板上,一般家里都很难操作;要么就老老实实交给小奶锅+明火,轻轻搅拌、观察颜色。
而且,实际比例得做到糖:水:小苏打=100:50:4才能完美复刻,还得量杯称,其实很麻烦。
这些方法是有人成功过,但可实践性实在太低,建议有些钱,还是让甜品店赚吧。
4、劈纸巾省钱
把纸巾竖着劈成两半省着用,听着挺机智,实际状况百出不说,还牵扯细菌的问题。
好的情况是,手起刀落,整整齐齐,那可考验技术了。
所谓技术,自然参差不齐。
有的切得歪七扭八,小的根本没法用,本以为一张变两张省钱了,结果因为尺寸太小不得不多抽好几张,反而用得更费!
还有,刀切开之后,纸张裸露在外,菌群总数直接飙升,卫生标准比生产包装时差远了!
其实,买小一点的就行了,不然你猜为什么会有不同尺寸的纸巾卖?或者少浪费几张纸不就省出来了。
5、吸管倒插
网友为了不浪费的态度,甚是可嘉,但方法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吸管倒着插,所谓这样能喝得一滴不剩。但小心优雅变狼狈。
照着学的人不少,吸管掉进去的也不少,最后还得剪开,一点慢悠悠享用的优雅也无。
果然,人类的智慧虽无穷,但翻车也从不缺席。
6、肥皂水+小苏打解决衣服串色
小苏打这个东西很神奇,网上能找到一万种和各类东西搭配的小妙招,比如和肥皂水,目的是能解决衣服串色的问题。
但真正试过的人都沉默了……调出来的糊状物不忍直视。
串色没解决,反而多了一盆需要善后的浆糊。有些配方,看似化学,实为玄学啊。
正确做法:
如果是防串色,可以用吸色片和衣服一起洗。
它的蜂窝状结构能吸附并锁住水中乱跑的染料粒子,从而避免串色,属于物理防串色,温和不伤衣。
如果已经串色,可以用爆炸盐或者84。
注意:这两种方法的前提都是白衣服。
彩色衣服会被毁,不要用以上方法,建议送专业洗衣店处理,实在不行,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吧。
7、青花瓷饺子
小妙招也没放过美食赛道,用豌豆花粉包出来的青花瓷饺子,的确是美食美学啊。
做法也很简单,加了豌豆花粉的面团,搓成条状,和原本白色的面贴在一起,擀成一个整体就好。
看网友包的,确实挺不错,再配上锦上添花的盘子,吃的不是饺子,是江南烟雨般的雅致!
住友@今天一定要带饭也做啦!
没煮的时候还不错,有模有样的,蓝白交织纹路清雅,仿佛景德镇在厨房开了个分镇。
等到煮出来……
这饺子准备毒谁?!果然是买家秀vs卖家秀。
不过说真的,就算做成买家秀那样,蓝色还是太有饭缩力了。
还有一个小提醒,其实豌豆花粉作为东南亚的食材,目前尚未获得国家食品安全许可,所以不能商用哦。
8、剪网球当脚套
有的创意,和妙还真不一定画等号。
比如这个,把网球剪开当椅子脚套,感觉自己是省钱小天才,其实一算账:
要不是家里正好有退役的、磨秃了的旧网球,废物利用一下,四个网球的价格,何必呢!
为创意鼓掌可以,非要说省钱,网上几毛几分就能搞定的脚套,它不香吗?
写到最后
许多博主只顾着追求“眼前一亮”的效果,却从未亲自验证背后的道理。
就会出现有的创意可以,但性价比不高;有的看起来不错,实际操作很容易翻车的情况。
大家要是遇到,先搜搜原理,再动手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