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 车位新政落地,业主购买多个车位还是难?

    发布时间: 2025-10-01 02:00首页:主页 > 产业 > 阅读()

    “明明新政策允许业主购买多个车位,但是我们小区却说不行。”近日,家住重庆蔡家的王先生向“重庆房市”反映,他所在的小区拒绝了其购买第三个车位的请求,而这与日前重庆市多部门联合发布的新规似乎相悖。

    经笔者调查发现,王先生所住小区并非个例。目前重庆多个小区仍只允许业主最多购买2个车位,想购买3个及以上的车位并非易事。

    这是为何?

    最新政策落地

    车位从“限购”到“放开”

    2020年5月1日起施行的《重庆市物业管理条例》第七十七条规定:

    “物业管理区域内规划用于停放机动车的车位(库),应当首先满足业主的需要。建设单位依法出售车位(库),应当进行公告,不得出售给业主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

    “公告之日起六个月内,属住宅配套车位(库)的,每户业主只能购买一个车位(库),公告之日起满六个月有多余车位(库)的,可以向其他业主出售,每户业主总计购买住宅配套车位(库)不得超过二个。”

    而今年5月30日,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的通知》,其中对车位销售政策进行了调整。原文如下:

    优化车位销售管理。支持住宅项目配建车位与商品住房同步申办商品房预售许可,更好满足购房业主对购买车位的需求。在符合相关条件的前提下,住宅项目配建车位可对业主放开销售,商办项目配建车位可对外销售。

    在官方解读中,车位销售对需求端适当放开了限制。

    即对配套车位(库)存量较多的商品房项目,属于住宅配套车位(库)的,在公告之日起满6个月且办理初始登记后,有多余车位的情况下,可以向其他业主销售。

    这意味着业主可购买多个住宅配套车位(库),不限于2个。但在实际落地过程中,业主为何无法轻易买到“第3个”?

    实际购买受限

    多重隐性条件成现实“门槛”

    新政的确允许一户业主购买多个车位,但还有一句前提“在符合相关条件的前提下”。

    这个“相关条件”成了购买多个车位的“拦路虎”。

    针对王先生的问题,笔者也采访到该小区车位销售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政策不是直接能执行,而是需要车位销售方先去住建委报备业主需求,住建委再根据小区的入住率、车位配比、小区年限等情况来综合计算衡量,满足条件后,才能在小区进行‘购买第三个车位’的新政试点。”

    至于如何“计算”,需要“计算”出何种结果才能满足条件,该负责人表示:“住建委有一套公开标准,具体他也不清楚。”

    类似情况在南岸区一小区也有所体现。

    该车位销售负责人表示,能不能让业主买“第3个车位”的问题,对于他们销售方而言也是“模糊”的。他们也需要报送小区资料及业主需求给住建委,由住建委来评判并给出答案。

    九龙坡区一正在销售车位的楼盘负责人也告诉笔者,车位销售分为三个阶段,“一购”是车位销售首开,“二购”是7个月(1购之后半年+1个月公示),“多购”是首开两年之后,且还要向有关部门申请,现在虽然政策打开了这个通道,但是“多购”还是要走申请流程。

    购买受限vs销售方急于售卖

    这个矛盾该如何破解?

    实际上,对于销售方而言,都巴不得将车位尽快卖出去。

    但是受限于政策,导致想多买车位的业主买不到,而想“变现”的销售方又长期变不了现。

    蔡家正在销售车位的某小区便是典型的例子。据该小区业主称,小区的车位清盘销售广告已经打了小半年了,但一直卖不完,无法清盘。

    该小区现场宣传图。

    笔者也电话咨询了该小区车位销售人员,对方表示,部分有购买资格的业主一直不买,车位剩余较多。目前有想买多个车位的业主来问,却暂时不能卖,因为他们正在走申请流程,报送资料给住建委申请“新政试点”。

    至于什么时候能申请下来、业主什么时候能够“多买”,他们也不清楚,只能等通知。

    从多个小区物业、多个开发商的反馈情况来看,笔者还没找到真正施行新政的小区。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也致电了相关主管部门,该部门宣传处人员接电后称:“我不清楚执行标准,我帮你去问问市场处”。

    随后回复称:“业主购买多个车位,需要企业去申请对配套车位(库)存量较多的商品房项目,开展商品房配套车位利用试点”。

    至于申请流程、执行标准,同样表示“不清楚”。截至发稿时,仍未得到明确答复。

    车位只有“灰色过户”

    被压抑的真实需求与风险博弈

    在被政策压抑的真实需求之下,有业主自述真实经历——通过熟人名额、数千元手续费、两年等待期,为了车位,开始“绕道而行”。

    具体操作方式为,通过没有车位需求的熟人邻居代买,两年后再过户。“多花了四五千元手续费,但总算解决了停车问题。”这位业主透露,这种操作完全依赖于双方信任基础,存在不小风险。

    “如果是陌生人,谁敢冒这个风险?对方两年后不过户怎么办?这都是问题。”该业主强调。

    如果代买人中途反悔,或者出现债务纠纷导致车位被查封,实际出资人的权益很难得到法律充分保护。

    然而真实需求的存在让这部分业主甘愿冒风险。

    另外,还有业主透露,自己所住的九龙坡某小区,因开发商破产,车位等资产被法拍,也有业主借此机会购买了3-4个车位。可见,多车位需求的人不但存在,而且还有很大部分人群。

    写到最后:

    政策已放开,门槛犹在。

    在有些小区,有资格买的没需求,有需求的又没资格买,导致急于销售的卖不出去,车位似乎陷入“死循环”。

    政策的意图在于逐步满足多车辆家庭需求、盘活开发商资产。但如果到了执行层面,受限于“相关条件”,各大小区车位销售仍然滞留在“最多买两个”,那么不仅无法满足业主需求,开发商的资产更无法盘活,政策的活力也并未彰显出来。

    对于主管部门而言,出台了政策如何从“纸面”上真正精准落地,是一个需要持续攻关的课题。

    重庆“车位新政”将如何发展?“重庆房市”也将持续关注。

    上游新闻 张雪梅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2768911 官方微信:jiuricaijing 服务热线:4008-121-221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5 九日财经 版权所有 公司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桂园街道宝安南路蔡屋围发展大厦2302室 粤ICP备2025475172号-1 XMl地图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