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扫地机器人已然不再是陌生的“高科技”,很多人家里都开始计划挑选一台扫地机器人来帮助处理让人头疼的家庭清洁问题,彻底解放双手。那么,扫地机器人该如何选才能做到清洁高效且让人省心省力呢?本期就跟大家好好谈谈。
首先,买家电,我们得明确预算。低预算家庭,预算在2000元左右的,我们主要关注吸力,扫拖能力以及防缠绕技术三点,这也是最基础的功能。当然,如果你还有更高的预算,达到三千至五六千元,那么就可以关注一些更进阶的功能,比如说避障能力、基站清洁以及搭载的AI智能技术等等。
1、吸力
首先要明确一点,扫地机器人吸力越大,清洁效果自然越佳。15000Pa以上的机型基本上就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家庭的使用需求。
如果家里养了宠物,或者客厅铺了地毯的,还可相对选择吸力更大的产品,这样才能有效清走毛发,同时吸除深藏在地毯内的灰尘和污垢。
2、扫拖能力
目前市面上普通扫地机器人配置的都是抹布盘拖布,通过高速旋转来擦地,清洁地面的污垢。
单单从扫地能力来说,建议大家选择双边刷,相对于单边刷来说,它有更高的垃圾收拢能力且清扫范围更广。使用单边刷虽然省电,但是聚拢垃圾的效果差,在转弯时可能遗漏内侧角落,而且很多垃圾还可能被弹出去。
更高阶的产品则采用滚筒拖布,清洁地面时,还能实现活水洗地,就像洗地机那样,甚至滚筒洗地后水渍更少,不易残留水渍,整体扫拖能力更胜一筹。
还有一些采用的是震动拖布,即通过高频震动对地面的顽固污渍产生较强的冲击力和摩擦力,从而瓦解污渍的附着力。
3、防缠绕技术
毛发缠绕不仅会降低清洁效率,还可能导致扫地机器人电机的损坏,缩短扫地机器人的使用寿命。因此,防缠绕技术要关注一下。
目前较好的扫地机器人是通过传感器与智能算法协同,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如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实时监测地面情况,一旦发现毛发就会将信号传输给智能算法系统,从而让机器人避开以防缠绕。另外,机子应用特殊材质的滚刷,使得机器人在转动过程中便能够将毛发梳理并甩落,从而降低缠绕的可能性。
据悉,主刷部位的缠绕发生率高达 90%,所以,我们要尤为关注主刷防缠绕设计,当然,边刷缠绕也千万不要忽略。值得一提的是,像米家、科沃斯等品牌相继推出了梳齿结构滚刷、主动切割毛发设计,也是一大亮点,特别适合有宠物的家庭。
4、避障能力/功能
避障能力不佳的扫地机器人,就很容易让人工智能变成“人工智障”。你指望它干活,它给你卡在某个角落动弹不得,真的会被气死。扫地机器人主要是通过传感器和算法来实现避障。
目前避障技术较好的可以参考下云鲸,其依靠强大的AI算力芯片和两颗高清RGB摄像头来进行高精度的物体识别,分类障碍物并调整不同的避障策略,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避障的精确度。
还有科沃斯身上那个 Mini 多维视觉模组+可太厉害了,融合了dToF 雷达+、 3D 结构光+和 AI 摄像头+,能精准识别各种障碍物。
各家技术路线都有各有侧重。犯事避障能力优秀的扫地机器人,哪怕是工作时候遇到满地散落的电线,它都能巧妙避开。无论何时都不会出现扫地机器人在家里乱撞的情况。
5、基站清洁
扫地机器人虽然能帮我们扫地拖地,但是,我们更希望的是,它完成工作后,不需要我们动手清洁,最好就是它自己能完成拖布清洗、污水回收及基站的自清洁等,一步到位,这样才是彻底解放我们的双手。
像自动集尘、自动洗拖布、热风烘干、除菌这些都是必备的功能。有些扫地机器还能够自动清理集尘盒,减少用户的手动维护。并且基站可通过80℃热水洗布,更有效去除拖布上的污垢和细菌,确保清洁卫生。
6、AI智能技术
总而言之,低预算家庭优先满足吸力、扫拖和防缠绕等基础功能;高预算家庭可以注重避障、基站和AI技术,实现全自动化清洁。根据家庭需求匹配机型,不要盲目跟风,也不要被导购牵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