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 这栋建筑,“它到底姓‘商’还是姓‘副’”?

    发布时间: 2025-09-26 04:00首页:主页 > 产业 > 阅读()

    导 读

    近日,北京市朝阳区向军北里小区的居民向“问北京”(北京新闻广播新闻热线65159063)反映,他们发现小区东侧闲置的前副食店建筑,竟在悄然装修后,即将成为一家民营医院的门诊部。从柴米油盐到看病问诊,如此巨大的用途变更让居民疑虑重重,这符合最初的规划吗?

    从柴米油盐到看病问诊?

    在北京东三环旁的向军北里小区,一栋二层建筑的命运变迁,折射出城市发展中的规划与现实之困。

    这栋建筑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与小区住宅楼同步建成。

    向军北里小区位置/高德地图

    向军北里小区/记者摄

    小区居民周先生(化姓)回忆,当时作为北京三五零一服装厂职工宿舍的向军北里小区,按照北京市1981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商业、服务业网点建设的若干规定》,配套建设了这处副食店。“政府的政策要求办职工住宅的时候,要解决居民生活不便的问题,”周先生说,“必须得有这些配套设施才能盖这个楼,才能批规划许可证。”

    建设小区时的配套建筑,最初作为副食商店使用/记者摄

    2000年前后,副食店关闭,此处先后经历了教培机构、闲置等不同阶段。直到去年7月,居民们发现这里即将入驻一家民营医院。这一变化在小区内引发了争议。

    “绝对不需要!”年过古稀的王大爷(化姓)态度明确。他告诉记者,小区附近有朝阳医院,内部还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足够了”。

    居民带着“问北京”记者在小区走访时发现,社区内已有呼家楼街道向军北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西步行约600米就是朝阳医院。多位居民认为,周边医疗资源充足,再建一家民营医院必要性不大。

    呼家楼街道向军北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位于向军北里小区里/高德地图

    向军北里小区距离西侧的朝阳医院约有600米远/高德地图

    相比之下,作为老旧小区,居民对生活配套的需求更为迫切。“我们这从这儿到西边朝阳医院没有超市,从这儿往北到三里屯也没有超市,”周先生说。王大爷补充道:“都是七八十岁、八九十岁的人比较多,是老旧小区,买个菜什么都不方便。”

    “问北京”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家民营医院所在的楼栋为一栋二层建筑,其后门和后窗正对小区院内,南北两侧分别紧邻居民楼。虽然医院尚未正式对外营业,但招牌已经悬挂,内部装修已基本完成。

    医院已经装修完毕/记者摄

    为弄清这处建筑的规划用途,居民申请了信息公开,周先生向“问北京”记者展示了一份1983年10月由原北京市规划管理局核发的《建筑施工登记表》。表格中“用途”一栏写着“副食商店”,文件编号为“83建市字1572号”。

    对此,周先生认为:“规划局认定它的规划用途是副食店了,历年的政策都要求这样的配套设施,不能改作它用。”

    建筑施工登记表工程项目标注为副食商店/受访者供

    然而,周先生后来向多个部门咨询时,却得到了不同说法。

    朝阳区不动产登记中心解释称,这处建筑的房产证上并未登记用途,原因是1989年办理房产证时的设计版本中并无“用途”栏目。周先生说,他当时追问了朝阳区不动产登记中心,“我说那你这上面有一个房屋用途,写的是商业,那是什么”,不动产登记中心这样回复周先生,“他说那是测绘所的测绘材料,那个不是登记用途”。

    朝阳区不动产登记中心给出的回复/受访者供

    而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则认为“商业是房子的登记用途,医疗门诊也是商业大类,所以没问题”。

    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给出的回复/受访者供

    周先生无奈表示:“他们说的不一样,它到底姓‘商’还是姓‘副’?根据我查的政策,都要求以规划用途为准。”

    年近耄耋的居民马大爷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按照规划图纸中的用途来实施:“要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强调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老百姓夸好的事你为什么不干?”

    产权归属与审批现状

    带着居民的疑问,“问北京”记者向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朝阳分局进行了核实。分局工作人员查阅历史档案后回应:经查,该房屋于1983年取得由原北京市规划管理局核发的《建筑施工登记表》(83建市字1572号),工程项目(用途)是副食商店,为已建住宅配套商业。

    该房屋于1989年取得《房屋所有权证》(朝全字第02440号),按当年房屋所有权证设计版本无“规划用途”栏目,根据1988年起施行的《北京市城镇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北京市城镇房屋所有权登记工作程序、主要表式及填写说明的通知》,通过现场核实查丈,在《北京市房屋登记表》中房屋用途一栏记载为“商业”。经核实档案,该记载符合当年的登记政策。

    根据工作人员的说法,“问北京”记者进一步查询得知,我国城市规划领域的第一部基本法规,是1984年国务院颁布的《城市规划条例》。而居民张先生所持的《建筑施工登记表》核发时间为1983年,早于该条例的实施。

    为了进一步厘清房屋的规划用途,“问北京”记者联系产权单位北京三五零一服装厂物业科时,对方表示这栋配套建筑的产权目前已不属于他们:“那栋小楼具体之前怎么操作我也不太清楚,但那栋楼现在不是我们管。”

    “问北京”记者随后咨询了呼家楼街道办、关东店北街社区居委会、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及呼家楼市场所等多个相关部门,均被建议咨询行业主管部门朝阳区卫健委。

    朝阳区卫健委审批科工作人员回应称已收到居民反映,正在调查中。该工作人员表示,申请人已提交医疗机构设立申请,此前已完成验收公示,因居民反映规划问题暂停审批。“它房本上没有规划用途,但是房本上粘着一张纸,上面写的规划用途是商业。我们这边主要看房产证,规划用途是商业、办公综合都是可以开办医疗机构的。”

    “问北京”记者在小区探访时注意到,朝阳区卫健委已就此事进行过公示。程序上,卫健委的公示已然进行;但社区里,真正的共识还远未达成。

    这场争议背后,是老旧小区配套设施如何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深层问题。当一栋建筑的历史规划用途与当下的商业选择产生冲突时,如何平衡,成为摆在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道考题。

    事件的后续发展,不仅关乎一栋建筑的用途,更关乎社区治理的精度与温度。“问北京”将持续关注。

    欢迎广大网友持续为“问北京”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报料

    小 问 说

    老旧小区配套之困

    折射城市治理新考题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产业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2768911 官方微信:jiuricaijing 服务热线:4008-121-221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5 九日财经 版权所有 公司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桂园街道宝安南路蔡屋围发展大厦2302室 粤ICP备2025475172号-1 XMl地图 技术支持